鉤距適配魚情,精準釣魚之道
釣魚的鉤距適用,還得結合具體的魚情來決定。俗話說,鉤距就是鉤子之間的距離,一般指的是兩個鉤之間的距離,從下鉤的鉤柄圓頭到上鉤的鉤底,我們稱為鉤距。很多釣友可能覺得這個鉤距嘛,沒什麼大不了,每次垂釣都提前綁好雙鉤,差不多的鉤距就可以,實際上,這個鉤距對釣魚來說,有相當大的影響力度。那麼,我們該怎麼根據魚情來調整鉤距的大小呢?
鉤距在正常的情況下,為你所釣魚鉤的整體高度1.5-2個為準,有時候會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鉤距是要有變化的。
怎麼來確定鉤距為多大才是合適的?我們先看影響鉤距的幾個因素。
1、魚鉤的大小,同是兩個鉤的距離,但一個是0.8的袖鉤,另一個是5號鉤,這肯定中間的鉤距不一樣大的。
2、所釣之魚的品種;可能很少人會考慮這個因素,會認為魚的品種和我們所說的鉤距無關,其實難魚與魚之間,有體型大與小的區別,吃食習慣的不同,對飲食季節的要求也大不相同。
鯽魚的要求是最簡單不過的,我們所提的二個鉤距大都是可以適用。
鯉魚的鉤距在一般情況下2個就夠,但現在,江湖上還有那麼一些釣魚人,喜歡把釣它的鉤距放小,他們的解說是:在鯉魚中單鉤單子線時,子線受力不足以抗衡鯉魚瞬間沖力帶來的影響,利用鯉魚貪婪的本性,所以把子線放到同樣長度,幾乎沒有鉤距,增加中雙鉤的機率,以確保命中率。
鯿魚的鉤距是根據你所用釣餌情況來決定的,如用餌料以商品餌或顆粒餌類為主,2個鉤距足夠瞭,而以草類浮釣,那它的鉤距可盡量放大至10-30厘米以上。
青魚;草魚的鉤距也不復雜,隻要在2個鉤距上稍微放大半個就行,也可利用釣鯉魚的方法而沒有鉤距,增加穩定性!浮釣草魚時,也可采用釣鯿魚時的鉤距!我底釣青草魚時,大都是放大鉤距而不縮小,隻要有很好溜魚技巧就行。
鰱鳙的鉤距在底釣時是一樣的,二個就夠,而釣浮時,是根據魚的大小來決定的,魚頭越大鉤距就越大,在太湖地區我浮釣鰱鳙時,二鉤之間的鉤距一般放的都比較大,如碰上特殊天氣,鰱鳙不開口,但經常蹭餌時,上鉤撮霧化很好的餌料,下鉤則不放餌,用於刺魚,鉤距在10厘米之間為好,我的經驗是:3斤以內的3個鉤距,鰱鳙個體每大一斤就放大一個鉤距,最大不要超過15厘米就行。
3、上魚速度的快慢;
上魚速度的快慢和鉤距曾經程寧老師在釣浮篇裡講過,長子線,會大擺幅的時間,短的鉤距會影響魚吃餌,減少中魚率,所以,魚越快,我的鉤距越大,最大時可達3-4個鉤距,而慢則不用減小鉤距。
根據水域的魚情變化,我們不難看出,在使用懸墊,一定要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當你擁有一套好的釣魚工具時,就要嚴格要求自己,對釣魚過程中每一個細節都要認真觀察,同時要學會改進,做到準確地表達到你的釣魚過程中,而不要馬馬虎虎的行事,那你釣魚技術的更新高低在短時間內就會顯現出來。
釣魚本就是一門藝術,鉤距的調整只是其中的小小一部分,但也是不可或缺的。每一條魚都有它獨特的習性,每一個水域都有它特殊的情況,我們作為釣友,要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適應,才能在釣魚的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順。
記住,鉤距不是死的,而是活的,要根據魚情來調整,才能釣到更多更好的魚。這就是精準釣魚之道,也是我們每個釣友都應該學會的技能。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rm/31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