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魚子線:短子線,鉤距適中
子線長短與雙鉤距離,這兩者看似簡單,卻是垂釣技巧中的精髓所在。無論是初學者還是老手,都會在子線的長短和鉤距的遠近上煩惱不已。有人喜歡子線長長,覺得這樣魚訊傳遞比較穩當;有人則偏好子線短短,認為這樣反應靈敏。究竟子線該有多長?雙鉤距離該設置多遠?這些問題沒有絕對的答案,只有在實踐中不斷摸索,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搭配。本文就子線長短與雙鉤距離的基本標準、具體運用、優劣勢以及不同魚情下的搭配,做一番詳細的探討。
1,子線長短與雙鉤距離的基本標準
子線長短與雙鉤距離,就像是人的雙腳,腳長腳短、距離遠近,都要適合自己的身體。子線長短一般設定在10CM到50CM之間,這是一個比較廣泛的範圍,適合不同的釣場和釣法。而雙鉤距離,則從一鉤半到雙鉤不等,這裡的雙鉤指的是下鉤柄到上鉤底的距离。這些基本標準,就像是量體裁衣的樣板,為我們提供了選擇的依據。
子線長短,就像人的腳長,腳長的人適合走遠路,腳短的人則適合走近路。子線長了,魚訊傳遞比較穩當,但是反應就比較慢;子線短了,魚訊傳遞比較快,但是容易受到雜魚的干擾。所以,選擇子線長短,要根據自己的釣法和釣場來決定。雙鉤距離,就像是人的腳步距離,腳步距離大了,適合走遠路,腳步距離小了,則適合走近路。雙鉤距離遠了,魚訊傳遞比較穩當,但是容易受到雜魚的干擾;雙鉤距離近了,魚訊傳遞比較快,但是魚訊比較容易混亂。
2,子線長短與雙鉤距離的具體運用
子線長短與雙鉤距離的具體運用,就像是指導我們駕馭汽車的駕駛手冊,詳細記載了不同的情況下該如何操作。釣鯽魚,子線長短一般在10CM到15CM之間,這樣的子線長短,適合釣鯽魚的習性,鯽魚吃食比較活潑,子線短了容易擋住它的路,子線長了則容易傳遞到魚訊。雙鉤距離一般設定在一鉤半,這樣的雙鉤距離,適合釣鯽魚的吃食習性,鯽魚吃食比較急,一鉤半的雙鉤距離,可以比較明顯地傳遞到魚訊。
釣鯉魚草魚,子線長短一般在15CM到30CM之間,這樣的子線長短,適合鯉魚草魚的體型,鯉魚草魚吃食比較大,子線短了容易斷線,子線長了則容易傳遞到魚訊。雙鉤距離一般設定在一鉤半到雙鉤之間,這樣的雙鉤距離,適合鯉魚草魚的吃食習性,鯉魚草魚吃食比較慢,一鉤半到雙鉤的雙鉤距離,可以比較明顯地傳遞到魚訊。
釣鰱鳙,子線長短一般在30CM到50CM之間,這樣的子線長短,適合鰱鳙的體型,鰱鳙吃食比較大,子線短了容易斷線,子線長了則容易傳遞到魚訊。雙鉤距離一般設定在雙鉤,這樣的雙鉤距離,適合鰱鳙的吃食習性,鰱鳙吃食比較慢,雙鉤的雙鉤距離,可以比較明顯地傳遞到魚訊。
3,子線長短與不同雙鉤距離的優劣勢
子線長短與不同雙鉤距離的優劣勢,就像是一把雙刃劍,有利有弊,需要根據不同的情況來選擇使用。長子線的優勢在於,雙餌擺浮大,“鐘擺”效果明顯,這樣的擺浮效果,可以比較明顯地吸引魚的注意,魚的吃口也會比較好。長子線的隱蔽性也比較強,不容易被魚發現,這樣可以比較好地觀察魚的吃食情況。長子線的拉力也比较大,不容易斷線,這樣可以比較好地保護子線,減少釣魚的損耗。但是,長子線的劣勢在於,魚訊傳遞損耗大,同時魚訊傳遞也比較慢,魚吐鉤的時候比較多,這樣會影響上魚率。
短子線的優勢在於,魚訊傳遞快,魚訊語言明顯,抓吃口準確,上魚率高,遇有雜魚鬧漂時到底也快,可以避免雜魚搶鉤,這樣可以比較好地保護釣餌,提高釣魚的成功率。但是,短子線的劣勢在於,隱蔽性比較差,影響魚就餌,拉力比較差,容易斷線,上魚率相對比較低,這樣會影響釣魚的體驗。雙鉤距離過大,魚訊語言遲鈍,這樣會影響上魚率;雙鉤距離過小,魚訊語言紊亂,這樣會影響觀察魚的吃食情況。
4,不同魚情下子線長短的搭配
不同魚情下子線長短的搭配,就像是指導我們根據不同的天氣、地點、時間來選擇不同的衣服穿著。魚小適宜短子線,魚小就吃食比較急,子線短了可以比較好地傳遞到魚訊,提高上魚率。魚大適宜長子線,魚大就吃食比較慢,子線長了可以比較好地傳遞到魚訊,提高上魚率。生口魚適宜短子線,生口魚就是剛剛學會吃餌的魚,生口魚吃食比較急,子線短了可以比較好地傳遞到魚訊,提高上魚率。滑口魚適宜長子線,滑口魚就是吃餌比較滑的魚,滑口魚吃食比較慢,子線長了可以比較好地傳遞到魚訊,提高上魚率。
子線長短與雙鉤距離,就像是釣魚中的兩個重要因素,它們相互影響,相互制約。選擇適合的子線長短與雙鉤距離,可以提高釣魚的成功率,讓我們在釣魚的過程中,更加輕鬆,更加愉快。在實踐中不斷摸索,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搭配,享受釣魚帶來的樂趣。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rm/30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