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製酒米,釣魚神器,一招製勝!”

釣魚這件事,講究的不僅是技巧,更是對自然的敬畏。老話說得好,“好餌不如好位”,但好位又得靠好餌來守。今天要講的這玩意兒,就是釣壇上的秘密武器——秘製酒米。別看它小小一粒,裡面的門道可深得很呢!有人拿它說事,說是釣魚神器,一招就能制勝,這話有沒有道理?咱們一點點來扒。

一、酒米搭配

酒米這玩意兒,分類可多啦。最傳統的還是酒泡小米,鄉下老輩人都知道,用醬酒泡個三五天,那香味,連飛鳥都會來啄。然後呢,還有麝香小米、藥酒小米,這些都是近年來興起的玩意兒。麝香小米聞起來香得很,像是貓尿味混著點陳年酒氣;藥酒小米就更有意思了,裡面加了些中藥成分,說是能提鈕魚的興趣。 用酒米搭配釣餌,可得講究點。譬如說,你要是用了純酒香的酒米,那釣餌就得選點清淡的,像麥麥芽、菜籽粉這種,免得兩股勁兒碰在一起,魚聞著不適,扭頭就跑。這就叫“風格要統一”。可你要是用了藥酒小米,那釣餌就得選點鮮活的,比如蚯蚓粉、紅蚯蚓碎,藥酒香能夠鈞引魚群過來,鮮活味能夠讓魚進口。這就叫“雙重奏”。要是搭配不好,別說魚上鉤,可能把魚塘的老魚都給熏跑了,那才叫“功虧一簣”。

二、打窩方式

打窩這步,最忌讳的就是手拋。你想想,手拋一顆酒米窩子,那不就成“擲地成金”的遊戲嗎?風一吹,窩子四濺,魚群在遠處看著,還以為是哪個小屁孩在玩泥巴呢。正規的打法,得用打窩竿。這竿子不長,也就比人高一點點,頭上配個打窩器,像個小鐘罩似的。拋出去的時候,要帶勁,讓窩子飄得遠一點,然後再“啪”一聲落在水面,酒米就順勢散開了。這樣打的窩子,又圓又實,像個小靶心,魚進來了沒辦法不看到。 要是沒有打窩竿,那也別急,可以自己動動腦筋。把酒米和點黏粉攥成一團,像個小彈珠,然後往水面上扔,扔的時候手腕勁兒要飄,讓它輕輕落地,窩子自然就散開了。這招叫“化整為零”,雖然沒有打窩器那麼精準,但也比手拋強得多。記住,打窩的目標是“精準”,不是“豪華”,魚來了,你得讓魚知道窩子在哪裡,而不是猜。

三、和餌原則

把酒米和釣餌混在一起,這步最關鍵。一般來說,1:1的比例最合適,就是一顆酒米配一顆釣餌。這樣的比例,既能保證酒米的香味,又能保證釣餌的鮮活性。可你要是釣的坑塘特別“刁”,那也可以適當調整,比如酒米少一點,釣餌多一點,或者相反。但不管怎麼調,都要記住一個原則:“先餵後混”。也就是說,先把你主要的釣餌打開,讓它充分吸收水,變得飽滿有彈性,這樣魚吃了才覺得舒服。然後,再加進酒米,讓兩者的香味和味道融合在一起。這樣做,魚進來了,第一時間聞到的就是酒米香,接著吃下去的又是融合了酒米香的釣餌,魚還能不上鉤才怪呢!

四、註意補窩

釣魚最怕的就是“斷餌”。斷餌的時候,魚還在窩裡,你餌料卻吃光了,魚怎麼會不跑呢?所以,補窩這步,絕對不能含糊。 補窩的時機,要看魚口。要是你發現鈎上鉤的次數漸漸少了,提竿的時候感覺不夠勁,那多半就是窩子餵空了。這時候就得赶紧補。但補窩也不能亂補,不能一補就是一大把,那樣魚一來就“飽餐一頓”,扭頭就跑。正確的做法是“少量多次”。比如每隔半小時補一次,每次就補小半顆酒米,配上點釣餌碎,這樣魚既能一直待在窩裡,又吃不到太多,還會覺得你這裡不錯,天天來“飯局”。這招叫“以飯為繩”,魚來了,就不好離開了。

其他小技巧

除了上面講的,還有幾個小技巧,也能讓你的酒米釣效加倍。 一是選米要用心。酒米要選乾淨的,沒有雜物的。如果米裡面有沙子、石頭,那魚吃了難受,自然就不好。最好是選那种顆粒飽滿、色澤透明的米,這樣的米香氣足,吸水性好。 二是泡米要得法。泡米的酒,最好是醬酒,或者自己窯製的米酒,這樣的香氣最純正。泡的時候,水要剛好沒過米,泡個三五天,讓米充分吸飽酒氣。可別泡糊了,泡糊了就發酸,魚聞了會反胃。 三是打窩要輕柔。打窩的時候,力度要輕,不要把水撈起來。水一亂,魚就會覺得有異樣,不敢靠近。最好是選個風小的天氣,風大了,窩子飄得遠,還容易被風吹散。 四是觀察要細心。釣魚不僅要會用餌,還要會看魚。窩子邊緣如果有魚星,那就是魚在啄食的證明;如果水面平靜得像鏡子,那多半就是魚在觀察,沒有安全感。這時候,你可以輕輕動動餌餅,吸引魚的注意。

酒米這玩意兒,用好了,確實是釣魚的好幫手。但也要記住,釣魚講究的是“靈活”,不能死板。不同的水域,不同的魚種,都需要不同的打法。你要是把酒米當成了萬能藥,那也許會吃虧。所以,最好的方法,還是要多嘗試,多總結,找到最適合自己、最適合當下環境的打法。記住,釣魚的樂趣,不僅在魚,更在這個過程裡的學習和成長。別急,慢慢來,總有一天,你也能成為釣魚高手,用一顆小酒米,釣起來一大鍋好魚!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rm/30479.html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