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魚水中拓荒,喜食水草,繁殖力強。

水中拓荒者-草魚 的習性介紹

我國重要淡水經濟魚類中最負盛名者當推草魚、青魚、鳙魚“四大傢魚”,其中草魚以其獨特的食性和覓食手段,被當作“拓荒者”移植至世界各地。

  草魚屬鯉形目鯉科雅羅魚亞科草魚屬,為單型種。草魚的俗名有:鯇、油鯇、草鯇、白鯇、草魚、草要、混子等。其體較長,略呈圓筒形,腹部無棱。頭部平扁,尾部側扁。口端位,呈弧形,無須。下咽齒二行,側扁,呈梳狀,齒側具橫溝紋。背鰭和臀鰭均無硬刺,背鰭和腹鰭相對。體呈茶黃色,背部青灰略帶草綠,偶鰭微黃色。

  草魚一般喜棲居於江河、湖泊等水域的中下層和近岸多水草區域,具河湖洄遊習性。性成熟個體在江河流水中產卵,產卵後的親魚和幼魚進入支流及通江湖泊中,通常在被水淹沒的淺灘草地和泛水區域以及幹支流附屬水體攝食育肥。冬季則在幹流或湖泊的深水處越冬。草魚性情活潑,遊泳迅速,常成群覓食,性貪食,為典型的草食性魚類。其魚苗階段攝食浮遊動物,幼魚期兼食昆蟲、蚯蚓、藻類和浮萍等,體長約達10厘米以上時,完全攝食水生高等植物,其中尤以禾本科植物為多。草魚攝食的植物種類隨著生活環境裡食物基礎的狀況的不同而有所變化。

  草魚和其它幾種傢魚的生殖情況相類似,在自然條件下,不能在靜水中產卵。產卵地點一般選擇在江河幹流的河流匯合處、河曲一側的深槽水域或兩岸突然緊縮的江段。草魚的生殖季節和鰱魚相近,較青色和鳙魚稍早。生殖期為4~7月,比較集中在5月間。一般江水上漲來得早且猛、水溫又能穩定在18℃左右時,草魚產卵才具規模。卵受精後,因卵膜吸水膨脹,卵徑可達5毫米左右,順水漂流,在20℃左右發育最佳,大約30~40小時孵出魚苗。

  草魚生長迅速,就整個生長過程而言,體長增長最迅速時期為1—2齡,體重增長則以2-3齡為最迅速。當4齡魚達性成熟後,增長就顯著減慢。1冬齡魚體長為340毫米左右,體重為750克左右;2冬齡魚體長為600毫米左右,體重約3.5千克;3冬齡魚體長為680毫米左右,體重約5千克;4冬齡魚體長為740毫米左右,體重約7千克;5冬齡魚體可達780毫米左右,體重約7.5千克;最大個體可達35千克左右。

  草魚因食性簡單,生長迅速,肉質肥嫩,肉味鮮美,常被作為池塘養殖和湖泊、水庫、河道的主要放養對象。自1958年人工催產、授精孵化技術成功後,魚苗、魚種來源容易,已成為我國主要精養對象。草魚還因其能清除水體中及沿岸的草,而被漁民在外蕩放養一二年,以開荒除草,草魚也因此而被稱為“拓荒者”。我國唐代末期在廣東有將荒田築埂灌以雨水,放養草魚一二年,以清除野草使田成熟的記載。草魚常與鰱、鳙混養在一起,投入青草飼養草魚,而遺留在水中的飼料和草魚排出的廢物,可培養浮遊生物,作為鰱、鳙的飼料。

  草魚廣泛分佈於我國除新疆和青藏高原以外的廣東至東北的平原地區。自1958年人工催產、授精孵化成功後,已被移植至亞、歐、美、非各洲的許多國傢。

  草魚肉性味甘、溫、無毒,有暖胃和中之功效,廣東民間用以與油條、蛋、胡椒粉同蒸,可益眼明目。其膽性味苦、寒,有毒。動物實驗表明,草魚膽有明顯降壓作用,有祛痰及輕度鎮咳作用。膽雖可治病,但膽汗有毒,須慎重。

草魚的食性與覓食習性

草魚為典型的草食性魚類,其覓食方式獨特,常引發人們的嚮往。在魚苗階段,草魚主要攝食浮遊動物,隨著體型增長,逐漸轉為草食。幼魚期,昆蟲、蚯蚓、藻類和浮萍等都是草魚的常見食物。當體長約達10厘米以上時,草魚便開始專食水生高等植物,尤其喜愛禾本科植物。在野外,草魚常成群覓食,其食性簡單,對水草的消耗巨大,因此被譽為“拓荒者”。

在池塘養殖中,草魚的食性使其成為優秀的清塘魚。它們能夠快速清除水體中的水草,保持水體的清潔。這一特性在廣東地區被廣泛應用,許多養魚戶將草魚與鰱、鳙混養,通過草魚的覓食行為,培養浮遊生物,為鰱、鳙提供飼料,形成一種生態循環。

草魚的生殖習性

草魚的生殖習性與其它幾種傢魚相似,需要在江河中產卵。產卵地點通常選擇在江河幹流的河流匯合處、河曲一側的深槽水域或兩岸突然緊縮的江段。這些地點水流湧急,有助於卵的漂流和散播。

草魚的生殖季節較鰱魚相近,較青色和鳙魚稍早。一般來說,4~7月是草魚的生殖期,其中5月為產卵高峰期。江水上漲來得早且猛、水溫又能穩定在18℃左右時,草魚的產卵活動才會達到規模。受精卵在水中發育,隨著卵膜的吸水膨脹,卵徑可達5毫米左右。在20℃左右的溫度下,卵約需30~40小時孵出魚苗。

草魚的生長特性

草魚生長迅速,整個生長過程中,體長增長最迅速的時期為1~2齡,而體重增長最迅速的時期則在2~3齡。當草魚達到4齡,性成熟後,生長速度明顯減慢。

1冬齡魚:體長約340毫米,體重約750克。 2冬齡魚:體長約600毫米,體重約3.5千克。 3冬齡魚:體長約680毫米,體重約5千克。 4冬齡魚:體長約740毫米,體重約7千克。 5冬齡魚:體長約780毫米,體重約7.5千克。 最大個體:體重可達35千克左右。

草魚的生長特性使其成為養殖業中的重要對象。其快速生長和適應性強,使得草魚成為池塘養殖和湖泊、水庫、河道的主要放養對象。

草魚的分佈與移植

草魚廣泛分佈於我國除新疆和青藏高原以外的廣東至東北的平原地區。自1958年人工催產、授精孵化技術成功後,草魚已被移植至亞、歐、美、非各洲的許多國家。這一成就不僅推動了我國養魚業的發展,也為世界各地的漁業生產貢獻了力量。

草魚的營養價值與食用方法

草魚肉性味甘、溫、無毒,有暖胃和中之功效。廣東地區常將草魚與油條、蛋、胡椒粉同蒸,可益眼明目。草魚肉質肥嫩,肉味鮮美,是眾多食客喜愛的食材。

草魚膽性味苦、寒,有毒,但同時具有明顯的降壓作用,有祛痰及輕度鎮咳作用。雖然草魚膽可治病,但其膽汗有毒,使用時必須慎重。在烹調草魚時,膽通常需要被去除,以避免中毒。

草魚在漁業中的應用

草魚因其能清除水體中及沿岸的草,而被漁民在外蕩放養一二年,以開荒除草。這一特性在廣東地區被廣泛應用,許多養魚戶將草魚與鰱、鳙混養,通過草魚的覓食行為,培養浮遊生物,為鰱、鳙提供飼料,形成一種生態循環。這不僅提高了養殖效率,也減少了養殖成本。

草魚的混養模式不僅在我國廣泛應用,也在世界各地得到了推廣。這一模式不僅提高了養殖效率,也促進了生態環境的平衡,為漁業生產和生態保護做出了貢獻。

草魚作為一種重要的淡水經濟魚類,以其獨特的食性和覓食手段,在漁業生產和生態保護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其生長迅速、適應性強、肉質肥嫩等特性,使其成為養殖業中的優秀對象。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漁業生產的進步,草魚的種植和利用將進一步得到推廣,為人類的食糧安全和生態保護做出更大的貢獻。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rm/30448.html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