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爬子養殖新法:高效繁殖,環境友好

石爬子養殖這回事兒,看起來簡單,實則內裡門道多,常讓初頭養的個兒吃足苦頭。南方各省近年來在石爬子人工飼養方面倒也嘗試過不少,可真正成功並賺到錢的,倒也不是太多;主要原由是石爬子的生長條件特別,對環境要求高,要是沒把它的生長規律摸透,養殖成績堪憂。下頭就列些近年養殖戶總結出來的規律和經驗,儘管不盡然是石爬子養殖的秘方,但也多少能給你帶來點啟發。

石爬子的生活習性

石爬子屬於流水生活型,平常棲息在山區水流緩慢的小溪裡,或者流溪的迴水窪裡,溪兩岸草木茂盛。它們幾乎不離水域,體色也常跟住環境調整,看起來就像是溪水裡長出來的個物事。第二性徵趨勢著強勁地抱住式發展,雄性體型大,前肢特別粗壯,婚刺也發達得很,這些特點跟繁殖有密切關聯;產卵時,雌雄必須把卵產在流水衝擊的溪邊,交配時雄性會用強勁的力氣抱住雌性,同時靠著腹部的棘加強固著力,免得被水流沖散。石爬子有內聲囊,叫聲低沉而響亮,雄性叫「咕咕咕」,雌性則以「咔咔咔」聲來應和。石爬子有群居和夜間尋食的習慣,往往幾隻或十幾隻擠在一塊兒,在安靜適宜的地方,白天也會出窩尋食,夜裡活動最頻繁。石爬子善跳善爬,平時相當穩重,繁殖旺季就活躍多了,會發聲和抱對。

石爬子的食性

石爬子喜歡吃活的動物,一般不吃死的或者不動的食物。在自然界裡,石爬子的食性廣泛,昆蟲、蜈蚣、蜘蛛、馬陸、螺、蝸、蜆、蚯蚓、蝦之外,還會捕食螃蟹、雜魚、泥鳅、幼蛇和小型鳥類。不過,不同地方的石爬子因為環境提供的食物不同,食性也會有差異。石爬子在自然界裡吞食量一般佔體重的9%,有時甚至達到12.8%。

蝌蚪的習性

石爬子蝌蚪有時會取食溪邊的水草或水底的水綿,它們用角齒啃食,把軟軟的植物組織啃下來吃。蝌蚪所吃的種類有植物性的小環藻、絲藻、水綿、苔蘚、矽藻、甲藻、金魚藻及植物碎屑;動物性的有草履蟲、纖毛蟲、水蚤、輪蟲等。還有人發現石爬子蝌蚪會刮起水中的石塊附生植物,水域中的浮游生物、落入水中的植物嫩葉或溪中的動物屍體為食。有時還會啃食死亡的個同類。

石爬子的生長溫度

石爬子是變溫動物,沒有調節體溫和保溫的本領,體溫隨著外界溫度變化而變化。石爬子適宜的生長溫度是18~26℃,最適溫度是24~25℃。春秋兩季是它們活動最頻繁、攝食量最大、生長最快的時候,4~6月、8~9月是繁殖後代的最好時期。當水溫超過30℃,攝食活動會減少。當水溫降到12℃,石爬子的代謝很弱,會進入冬眠。冬眠時,石爬子雙眼緊閉,不食不動,靠脂肪體來維持生命活動,對外界刺激不作出反應。冬眠期若水溫上升到適宜的溫度,石爬子就會再出來活動。石爬子成蛙的致死高溫大約在31℃左右,不同季節會有變化。石爬子也能忍受長期的0℃環境,但水不能結冰,冰封缺氧會導致石爬子死亡。

石爬子的繁殖習性

石爬子卵常產在水流平緩淺水處,附著在石塊或水生植物體上,卵外的膠質膜遇水膨脹變厚,黏性強,相連成索狀或葡萄串狀,有時長達20厘米左右。卵的直徑一般為4毫米,最大可達5毫米。根據水溫的不同,石爬子卵通常在8~15天後孵化成蝌蚪。蝌蚪喜生活在溪水窪內的大石逢內或碎石堆中,蝌蚪在適宜的環境中,一般經過50~78天的生長,變態成幼蛙。

石爬子的餌料

石爬子的餌料主要是蚯蚓、黃粉蟲、蠅蛆等。有關它們的養殖方法,很多書本上都有講解,這裡就不再贅述。

石爬子池的建設

野生石爬子常年棲息於陰涼的山溪水溝邊或有瀑布的石洞附近,它們的生活環境要求水流充足,陰涼,濕潤,水質清新,喜群棲於石穴之中。生長發育、配種、繁衍後代長期處於野生狀態。人工飼養石爬子,從野生變為家養,生活環境等方面都發生了巨大變化。石爬子進行人工飼養,對蛙池必須採取合理的設計,使蛙池既要近似於自然環境,又要便於人工管理。

養殖場址的選擇

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石爬子的生長發育和繁殖,蛙池地點不限,一般來說養殖場地宜選擇在水質良好、排灌方便、環境安靜、冬暖夏涼、不旱不澇、管理方便、防逃防害的地方。養蛙池可建在室內或室外,室內要求通風,涼爽,沒有太陽光直射,室外可設涼棚,下建蛙池,因陋就簡地在室內、庭院內或野外建池,都是石爬子良好的生活場所。

蛙池的規格要求

人工養殖石爬子一般採取精養,建池時應注意盡可能符合蛙的生活習性,供有水、陸、石穴、餵食等條件,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條件,同時又要便於飼養管理。

3.1 種蛙池

面積一般為4~10平方米為宜,池高0.8米,池內水深0.1~0.15米,池內水陸面積比為3∶1,並設有棲息的石穴,池底鋪有較大的鵝卵石,光線陰暗,濕度保持80%,造就一個理想的石爬子棲息的生態環境,促其生長發育,從而提高產卵率和受精率。

3.2 孵化池

面積1平方米,池高0.5米,水深15~20厘米,水質清新,pH6~8,並含充足的氧氣即可。也可以用長橢圓形的大臉盆代替。

3.3 蝌蚪池

面積3~4平方米,池高0.8米,水深3~10厘米,pH6~7,水陸比2∶1,需遮光飼養,每池飼養一群同樣規格的蝌蚪為好。

3.4 幼蛙池

面積4~6平方米,池高0.8米,水深一般10~15厘米,水陸比2∶1,池內鋪設3~5厘米的小石子,築有石穴,水質好,pH值6~7.5。

各類蛙池池形

各類蛙池池形以長方形為好,池底略為傾斜,排水孔在最低處使池水能被徹底排乾,池內設水面、陸地、石穴、食臺等物,池上口設網蓋,以防蛙跳潛逃,敵害生物侵襲。進水管安裝在池的上邊,靠近網蓋的下方。新建池不可立即使用,用消毒液消毒,用水浸洗多次,方可養蛙。 望各位養殖戶多加參考,好生經營,早點賺錢!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rm/30060.html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