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線長度:釣魚宜適中。
腦線長度:釣魚宜適中。
腦線的長短,說起來簡單,卻是釣魚界一個老生常談卻永遠值得探討的話題。鉤、漂、墜,這三者就像一個小組,腦線就是那個聯繫者,它們之間的配合是否得當,直接決定著你能不能順利釣到魚。這裡面的門道,多得很,不是幾句話就能講清楚的。
腦線的長短,並非亂來,它得看墜子的大小,得看你要去的水域是靜水還是流水,得看你釣的是什麼魚種。一般說來,腦線越短,浮漂的反應就會越敏銳。這就好比說,腦線短了,魚吃餌的動作哪怕再輕微,浮漂也能馬上察覺。這對於那些吃餌小心翼翼的魚來說,是個好消息。但是,凡事都有兩面性,腦線要是過短了,魚在吃餌的時候,嘴很容易就碰到墜子。你想想看,魚兒剛想吃東西,結果嘴巴碰到了個硬邦邦的東西,它會怎麼想?多半會覺得這東西不對勁,趕緊溜了。這就叫「觸底不敢吃」。所以,腦線也不能太短。再說,腦線過短,浮漂的靈敏性雖然提高了,但同時也容易受到干擾,比如水底有點不平整,或者墜子本身就有點重,這都會讓浮漂的動作變得有些混亂,這樣提竿的時機就難以掌握,輕則釣不到魚,重則可能丟失大魚。那麼,到底多長多短才合適呢?這裡沒有個統一的標準答案,只能說,要根據具體情況區別對待。
我們來說說在靜水域施釣的情況。那種水,沒有水流沖擊,相當於個個水塘、個個小水庫。魚在這種地方吃餌,動作一般都比较輕、比較平穩。而且,靜水垂釣,我們一般都喜歡用細漂輕墜,這樣整體看起來就比較輕盈。為了提高浮漂反應的靈敏度,這時候腦線就宜短不宜長。因為墜子本身就不大,腦線雖然短了點,但一般也不會引起魚的警覺,魚還是會放心吃餌的。這就像是你在個安靜的茶館裡喝茶,不需要太大聲,輕輕說幾句就夠了,這樣才能體會到茶的美好。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在小水面垂釣鯽魚等小型魚的情況。鯽魚這種魚,個頭不大,吃餌也比較斯文。釣這種魚,墜子宜小,腦線也宜短。這樣做,一是為了提高浮漂的靈敏度,二是也方便觀察。鯽魚吃餌的時候,浮漂會有比較明顯的動作,這樣我們就更容易掌握提竿的時機。這就像是你在個小菜市場裡買菜,人雖然不多,但你需要仔細看每一樣菜,才能挑到最好的。
再說說在清澈見底的淺水域垂釣的情況。那種水,水底的情況一目了然,石頭、水草,都能看得清清楚楚。這時候,腦線宜長點。為什麼呢?因為水底情況複雜,腦線長了,可以彎曲,避免碰到水底的障礙物,同時也能更好地傳遞魚吃餌的動作。這就像是你在個複雜的十字路口過馬路,你需要看東看西,確保安全,才能順利過去。
然後,我們來谈谈在渾濁的水域垂釣的情況。那種水,看不清水底,什麼是石頭,什麼是泥沙,都分不清。這時候,腦線宜短點。因為看不清水底,腦線長了,反而容易碰到水底的障礙物,甚至可能把餌鉤掛住。而且,渾濁的水,魚的視力也差,腦線短了,魚也不容易發現。這就像是你在個黑漆漆的房間裡找東西,你需要用手摸索,才能找到你要的東西。
在江河中垂釣,這就個別情況了。流速越高,腦線越應加長些。這是因為水流會沖擊浮漂,如果腦線太短,浮漂就容易被沖走,或者浮漂的動作就會受到干擾,這樣就難以判斷魚是不是在吃餌。所以,在江河中垂釣,尤其是在流速比較大的情況下,腦線需要長一些,這樣才能更好地傳遞魚吃餌的動作。這就像是你在個風很大的地方放风筝,你需要把风筝線放長一點,才能更好地控制风筝。
從季節上講,初春和深秋垂釣,腦線宜短。這是因為這兩個季節,魚的活性比較低,吃餌比較斯文,腦線短了,可以更好地提高浮漂的靈敏度,更容易察覺到魚吃餌的動作。夏秋之季垂釣,腦線宜長。這是因為夏秋之季,魚的活性比較高,吃餌也比较猛,腦線長了,可以更好地傳遞魚吃餌的動作,也方便觀察。這就像是你在個寒冷的冬天和個炎熱的夏天穿衣服,冬天需要穿暖和一點,夏天需要穿輕便一點。
再來谈谈平坦無障礙的水域垂釣和有雜草或障礙物的水域垂釣的情況。在平坦無障礙的水域垂釣,腦線宜長。這是因為水底情況簡單,腦線長了,可以更好地傳遞魚吃餌的動作,也方便觀察。在有雜草或障礙物的水域垂釣,腦線宜短。這是因為水底情況複雜,腦線短了,可以避免碰到水底的障礙物,同時也能更好地提高浮漂的靈敏度。這就像是你在個平靜的湖面上划船和個湊滿了水草的河面上划船,平靜的湖面上划船,你可以輕鬆地控制船的動作,湊滿了水草的河面上划船,你需要小心地避開水草,才能順利地划船。
釣素餌腦線宜短。因為素餌沒有啥香氣,魚吃這種餌,動作會比較輕微,腦線短了,可以更好地提高浮漂的靈敏度,更容易察覺到魚吃餌的動作。而釣葷餌腦線則長一點有利。因為葷餌有香氣,魚吃這種餌,動作會比較猛,腦線長了,可以更好地傳遞魚吃餌的動作,也方便觀察。這就像是你在個安靜的環境裡聽音樂和在個喧鬧的環境裡聽音樂,安靜的環境裡聽音樂,你可以輕易地聽到音樂的細節,喧鬧的環境裡聽音樂,你需要仔細聽,才能聽到音樂的細節。
此外,魚的密度高或個體大時,魚吃餌時往往搶食,故腦線應長些。這是因為魚的密度高,魚吃餌的時候會互相影響,魚的個體大,吃餌的動作也比较猛,腦線長了,可以更好地傳遞魚吃餌的動作,也方便觀察。反之則應短點。因為魚的密度低,魚吃餌的時候比較斯文,腦線短了,可以更好地提高浮漂的靈敏度,更容易察覺到魚吃餌的動作。這就像是你在個喧鬧的餐廳裡吃飯和在個安靜的餐廳裡吃飯,喧鬧的餐廳裡吃飯,你需要聽清楚別人在說什麼,安靜的餐廳裡吃飯,你可以輕鬆地享受美食。
至於腦線長度具體到多長、多短才為適宜,這就沒有個統一的標準了。因為各地水域環境千差萬別,釣法各有千秋,加之各有各的習慣,所以,並沒有個統一的標準,也沒有必要強求一律。不過,通常采用的長度範圍,還是客觀存在的,這就是3~15厘米。筆者曾見過有人在金沙江甩底鉤,用40厘米長的硬腦線,這當然是很少見的個別情況。依本人淺見,腦線最短不要短於3厘米,最長不要超過20厘米。這個範圍,適合大多數情況下的垂釣。
腦線的粗細應隨主線而定,一般比主線細0.2號左右為適宜。這是因為腦線的粗細會影響浮漂的靈敏度,腦線太粗了,浮漂的靈敏度會降低,腦線太細了,又容易被斷掉。所以,一般來說,腦線比主線細0.2號左右,這樣既能保證浮漂的靈敏度,又能保證腦線的強度。但也有人喜歡用粗硬腦線,腦線比主線略粗一點,這樣魚吞食過程中動感較明顯,魚鉤稍離地面,浮漂就會上升,這也不失為一種方法。但釣大型魚為主,還是細於主線為好,一旦大魚上鉤,魚的拉力超過主線所能承受的極限時,斷掉腦線,以保住主線。這就像是你在個風大的地方放风筝,你需要把风筝線放粗一點,才能更好地控制风筝,但同時也要注意,风筝線不能太粗,否則會影響风筝的飛行。
腦線的軟硬各有優缺點。硬腦線挺拔,有一定支撐力,餌鉤落入水底後,不容易埋入淤泥和落入石縫、水草之中;但缺點是碰上利齒大魚,有被咬斷的危險。軟腦線不容易被魚咬斷,且有使魚上當的功能,但不適於水底不平和有暗草、雜物的水域。還有一個缺點是傳導性能不如硬腦線,浮漂反應略微顯得遲鈍。這就像是你在個平靜的湖面上划船和個湊滿了水草的河面上划船,平靜的湖面上划船,你可以輕鬆地控制船的動作,湊滿了水草的河面上划船,你需要小心地避開水草,才能順利地划船。但同時,湊滿了水草的河面上划船,也比平靜的湖面上划船更容易遇到危險,因為水草可能會掛住你的船。
腦線的長短、粗細、軟硬,都是需要根據具體情況來決定的。沒有個統一的標準答案,只有多嘗試、多練習,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釣法。這就像是你在學習任何一門技藝,都需要不斷地練習,才能精通。只有精通了,才能在釣魚的過程中,更好地享受釣魚的樂趣。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rm/30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