鯉魚進窩不咬鉤,探究原因與對策

在長竿短線釣鯽的過程中,撒下的誘餌往往招引來的不僅僅是鯽魚,其中鯉魚是最為容易吸引的一種。當垂釣時,種種跡象表明鯉魚進窩瞭,但就是不咬鉤,隻要不受到驚嚇,它甚至把窩中的餌料吸食一空揚長而去,而且你一續窩,它馬上再來,一直逗得你對釣獲它失去信心,這究竟為何呢?

現實垂釣中,普遍接受的揚竿標準時機為:捧漂和黑漂。而鯉魚在吞食細小餌料和粉狀餌料時,是不擡頭不遊動的,它隻在原地訊速分辨並吐出異物,所以我們很少發現鯉魚咬鉤後的捧漂和黑漂現象瞭。這就讓許多垂釣者感到困惑,明明看到鯉魚在窩中晃悠,為何就是沒有咬鉤的跡象呢?

鯉魚的嘴有什麼特點?

鯉魚的嘴唇有靈巧的撿拾能力,口腔有極強的分辨能力,這是它們能夠在窩中悠哉悠哉地品嘗餌料而不動聲色的原因。當鯉魚進窩後,我們投下的釣餌一般多被它品嘗過,隻是由於我們的線組問題或別的原因掩蓋瞭微弱的漂象。鯉魚的視力並不理會鉤有多大、線有多粗,隻有進瞭口腔後才能感覺的到。粗大的線鉤異物感越強,吐出的時間越短,反之時間越長。因此鯉魚在努力留住餌料吐出線鉤的同時,其嘴在張合,如果我們的線組足夠靈敏的話,其張合動作能清楚地反映在浮漂上,如果水淺漂近更加明顯。鯉魚越大其張合幅度也越大,速度也越慢。一般情況下鯉魚嘴有規律的張合次數不會超過4次,用時不超過6秒,在這期間漂的反映為有力的上浮下頓各約1.5公分,這就是最易被垂釣者誤認為小魚鬧鉤、鮮為人知的鯉魚咬鉤漂象。

如何判斷鯉魚咬鉤?

垂釣者在實踐中發現鯉魚被誘進窩後,應當握竿在手且註意力高度集中,一旦發現漂象有規律的上浮下頓正進行時揚竿,十拿九穩中鉤的必定是鯉魚;當然有時沒有進窩跡象但有漂象,同樣也不能錯過揚竿的機會。這種漂象雖然不常見,但卻是鯉魚咬鉤的明確信號。許多垂釣者都曾在實踐中遇到這種情況,明明看到鯉魚在窩中悠哉,為何就是沒有咬鉤的跡象呢?究其原因,主要還是鯉魚的品嘗習慣和線組的靈敏度問題。

線組的靈敏度有多重要?

線組的靈敏度在鯉魚釣法中至關重要。如果線組過於粗壯,鯉魚在咬鉤時的張合動作就會被掩蓋,導致漂象不明顯,甚至被誤認為是小魚鬧鉤。相反,如果線組足夠靈敏,鯉魚的張合動作就能清晰地反映在浮漂上,這時揚竿中鉤的機率就會大大提高。許多經驗豐富的垂釣者都深諳此道,他們會根據不同的水情和魚情調整線組,以確保鯉魚咬鉤時的漂象能夠被清晰地捕捉到。

鯉魚的習性有什麼特點?

鯉魚的習性也值得注意。鯉魚在進窩後,往往會先仔細品嘗餌料,確定沒有問題後才會慢慢吞食。這就是為何許多垂釣者在看到鯉魚進窩後,為何就是沒有咬鉤的跡象。鯉魚的這種習性,讓許多垂釣者感到無奈,但同時也讓鯉魚釣法更加有趣。鯉魚在窩中晃悠,時而品嘗餌料,時而吐出線鉤,這種反覆的動作,讓垂釣者不得不保持高度的集中力,才能在鯉魚咬鉤的瞬間揚竿中鉤。

如何提高鯉魚咬鉤的機率?

為了提高鯉魚咬鉤的機率,垂釣者可以嘗試以下幾種方法:選擇適合的餌料。鯉魚喜歡吃多種多樣的餌料,因此可以嘗試使用不同種類的餌料,如麥麥、麥麥粉、小糧等,以吸引鯉魚咬鉤。調整線組的靈敏度。線組過於粗壯會掩蓋鯉魚的張合動作,而線組過於細微則容易受到水流的影響。因此,需要根據不同的水情和魚情調整線組,以確保鯉魚咬鉤時的漂象能夠被清晰地捕捉到。最後,保持高度的集中力。鯉魚在咬鉤時的漂象非常微弱,需要垂釣者保持高度的集中力,才能在鯉魚咬鉤的瞬間揚竿中鉤。

鯉魚咬鉤的經驗分享

在許多垂釣者的經驗分享中,鯉魚咬鉤的瞬間往往非常微妙,需要垂釣者有極高的敏感度。有位經驗豐富的垂釣者分享道:“鯉魚咬鉤的瞬間,浮漂會有非常微弱的上浮下頓動作,這種動作非常短暫,往往只有一到兩次,如果沒有高度集中,很容易錯過。”這位垂釣者還提到,鯉魚在咬鉤時,其嘴會有規律的張合動作,這種動作也能在浮漂上得到反映。因此,在鯉魚釣法中,線組的靈敏度和垂釣者的集中力至關重要。

鯉魚進窩不咬鉤的現象,讓許多垂釣者感到困惑,但同時也讓鯉魚釣法更加有趣。鯉魚在窩中晃悠,時而品嘗餌料,時而吐出線鉤,這種反覆的動作,讓垂釣者不得不保持高度的集中力,才能在鯉魚咬鉤的瞬間揚竿中鉤。鯉魚的這種習性,雖然讓許多垂釣者感到無奈,但也讓鯉魚釣法更加充滿挑戰和樂趣。只要我們能夠掌握鯉魚的習性和釣法,就一定能夠在鯉魚釣法中獲得滿足和喜悅。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rm/29627.html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