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魚垂釣,傳統技巧精煉。
釣青魚,多用傳統的釣法。釣具以硬調長竿配粗線大鉤。竿長一般不短於6.3米,線以4號或線徑0.55毫米、拉力7公斤以上為宜,鉤雖不大講究型號,但鉤條的粗壯和鉤門的寬度是非常重要的。
青魚咬鉤的訊號辨識
青魚的咬鉤時漂的爪是穩而滯,漂的起伏不大,比較平穩。但接著而來的第二訊號是緩慢的把漂拖入水中,不會見到漂的再度浮起。這種反應,正是青魚的特點——身重力大,不會有猛然橫竄的現象出現。常見的情況是平穩而悠然地向外遊去,其力之大恰如老牛耕地,形成人與魚的借竿線拔河之勢。此時唯有變換站位,或人隨魚沿岸而走,或改變牽引方向,借臂力使竿呈側向彎弓後與之周旋。否則會跑魚。老練的釣手們說:「青魚咬鉤,就像老和尚念經,緩慢而有力,不會搞突然發生。」
冬季或氣壓低的咬鉤反應
在冬季或氣壓較低的時候,青魚咬鉤常表現為漂略為不沈後,不再有第二訊號。揚竿時感覺不到鉤掛魚唇後的抖動,彷彿是鉤無意中掛住水下暗樁一般,形成僵持。數分鐘後,始見釣線緩緩向外移去。一般說來,這時候的鉤已穩穩刺入魚的上唇,隻要牽引時不急不躁,循著魚的流動方向使竿的彎度保持在拋物線狀態是不會跑魚的。老輩釣手有句話:「冬季釣青魚,要像摸豆腐,輕柔而穩重,魚來了,你不急,牠自然會來找你。」
釣具的選擇與調整
選擇釣具, 要看地理環境。河濱地帶,水底多石,選用硬調長竿可以避免鉤線被勾斷;若是水草叢生的湖泊,則要考慮鉤子的彈性,以免掛草。線的粗細也要根據水情來定。若是水流湍急,線徑可以稍細,以利感應;若是靜水,線徑稍粗,以增強拉力。鉤子的大小,並非越大越好,鉤門寬了固然好,但也要考慮青魚的嘴型。太小的鉤子,魚容易吐鉤;太大的鉤子,又會讓魚覺得不舒服。所以,選鉤要像挑老婆,要緊要適合。有位釣手說:「鉤子要像姑娘的手指,柔中帶剛,魚才能記住你。」
定位與餌餅的用法
定位是釣青魚的關鍵。要找到青魚常出沒的地方,如水流轉彎處、石灘下、樹根旁。這些地方,水底多變,食物豐富,青魚自然會來尋覓。餌餅的用法,也要講究。青魚不喜歡太輕的餌,但要避免餵得太多。餌餅要像姑娘的臉蛋,適可而止。餌餅的配方,各地不一,有的地方用米糠,有的地方用麥麵,有的地方用豆腐渣。但無論如何,餌餅都要軟硬適中,乾濕合適。餵餌要看天氣,天熱要少餵,天冷要多餵。有句俗話說:「餌餅要像姑娘的裙子,太長容易掛,太短不美觀。」
揚竿的技巧與力度
揚竿是釣青魚的關鍵,揚竿要像姑娘的手,輕柔而有力。揚竿的力度要適中,太輕,魚會覺得沒有威脅,不來咬鉤;太重,魚會覺得有危險,會跑。揚竿的時機也很重要,要等漂的訊號穩定後再揚,揚得太早,會斷線;揚得太晚,魚會跑。有位釣手說:「揚竿要像姑娘的眉眼,輕輕一揚,魚就來了。」
遠距離的牽引與周旋
青魚身長力大,遠距離牽引,要像騎大象,穩重而有力。牽引的時候,要循著魚的流動方向,避免與魚相撞。如果魚的力量太大,可以將釣線繞在竿上,利用竿的力量牽引。但要注意,繞線的時候,要緩緩繞,避免將釣線繞斷。有句俗話說:「遠距離牽引,要像姑娘的腳步,輕輕移動,魚就會跟來。」
跑魚的處理與避免
跑魚是釣手的痛,但也是釣手的學習過程。跑魚的原因很多,可能是餌餅不對,可能是釣線太細,可能是揚竿太重,可能是牽引太急。要避免跑魚, 要做好釣前的準備,選擇好釣具,定位好位置,餵好餌餅。要掌握好揚竿的力度和時機,牽引的時候要穩重而有力。如果魚跑了,不要灰心,要找出跑魚的原因,改進釣法。有位釣手說:「跑魚是釣手的常態,不跑魚的釣手,不是好釣手。」
青魚的料理與品嚐
釣到青魚,是釣手的喜悅。但如何料理青魚,也是一門學問。青魚的肉質鮮美,但要去臟去鱗,要像姑娘的纏腸繞繞,一層一層地去。青魚的烹飪方法很多,可以清蒸,可以紅燒,可以煎炸,可以燒餸。但無論如何烹飪,青魚的肉質都是最為鮮美的。有位釣手說:「青魚要像姑娘的臉蛋,烹飪得不好,就失去了美麗。」
釣青魚的心得與體會
釣青魚,不僅是釣魚,更是釣心。要釣好青魚,要學會耐心,要學會堅持,要學會享受過程。釣青魚的時候,要像姑娘的眉眼,輕輕一瞇,享受這份寧靜。釣青魚的時候,要像姑娘的腳步,輕輕一移,感受這份寧靜。釣青魚的時候,要像姑娘的聲音,輕輕一哼,享受這份寧靜。釣青魚,是釣心,更是釣靈。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rm/29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