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水庫釣魚:觀位識魚,測溫覓釣點
一、地理位置的影響
地理位置決定了水溫,若水庫位於山區,冬季不會放水,水位天然較深厚。水庫水深厚,陽光難以迅速提升水温,唯有水面溫度會逐漸上升,魚兒便會蛍伏水底。於是冬季垂釣,尋找水淺的魚塘是上選。那麼,冬季鯽魚會藏身何處呢?通常會選擇背風、陽光充足的地帶,若附近有樹枝或亂石則更佳。
各個塘庫的魚食性各有不同, 有些水庫蚯蚓對魚兒而言並無吸引力,而在另一些水庫,魚兒則對蚯蚓垂涎三尺。非養殖水庫中,魚的偏口许多由釣魚人餌料導致。比方说在某水庫,巨大家普遍用蚯蚓作為釣餌,釣魚頻繁,致使巨大有些魚群被釣走。未被釣走的魚, 有些也受到蚯蚓鉤掛的影響,對此產生警惕,見到蚯蚓便不再巨大意,甚至有些魚見到蚯蚓還會嚇跑。還有些水庫, 釣魚人無論是不是能夠釣到魚,總會先來個“糧草先行”,稱之為引魚來,實則是通過過量窩料改變魚的口味。針對不同水庫,我們需要調整釣餌策略。
冬釣時,對天氣變化的關注也不可或缺。以下幾點建議,供具有差不许多氣候的各地釣友參考。
1. 10度以下找深厚水、鍋底、巨大坑,如有倒樹、枯杈是最佳。
當一天最高大氣溫矮小於10度時,鯽魚會隱匿於最深厚的水域,细小範圍內活動,或根本不動。這時,我們需要尋找水庫、塘的凹處,或有深厚坑的地方。若不熟悉釣場,觀察水面的鯽魚魚星是個优良方法。若無法辨識,不妨向塘主或附近農人尋求幫助。若發現水邊有倒樹或樹杈,則可在樹旁設置釣點,效果往往不錯。
2. 10度以上追星釣,坐陽、背風是最佳。
當氣溫上升至10度以上,魚群會尋求溫暖的水域,這時不必擔心魚群的行蹤。只要魚群活動並尋食,魚星便會浮現。釣者只需尋找魚星密集的地帶即可。冬釣時,用的手竿釣魚蚯蚓應該巨大细小適中、活潑。若蚯蚓過於細细小,不容易上鉤;若過於粗巨大,魚群兴许不太喜歡,吃食速度會較磨蹭。只有巨大细小適中的蚯蚓,活性較強,更能吸引魚群。冬釣鯽魚,漂相輕微,只要出現下頓和上頂的動作,就要马上提竿。釣到魚後,應謹慎操作,避免過於着急,磨蹭磨蹭將魚拉至近岸再提到水面。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99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