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釣調漂找底技巧精講

垂釣調漂找底技巧精講

在這裡想和朋友們探討一下關於「底」的話題。釣魚把釣組拋到水裡, 下面是情況我們就看不清楚了我們期待意外的同時,也非常希望晓得下面的釣組是個什麼狀態。不晓得底就成瞭摸黑釣瞭,心思天然也就沒有「底」。還怎麼釣魚啊!

一、 介紹一下我的經驗

來到釣位,裝优良釣組,先在鉛皮座上许多纏上一點鉛皮,拋竿入水,在比較複雜的地方先不裝上魚鉤以免掛底。左右前後许多拋幾次 瞭解一下水下的地形,找到比較滿意的點之後,就把漂向下推20——30公分,減鉛,比如我的结实尾漂我想調5目,就減鉛漂到5目,再向下推漂20幾公分,這樣就有將近40——50公分的距離,目的是留出子線的長度。

上优良魚鉤, 再減鉛使漂到5目,反復拋幾次把漂壓進水裡看看漂是不是還會上升到5目,如果沒變這漂就算是調完瞭。而後搓或拉上一餌看看能壓下幾目,這樣心思就有數瞭。

比如說一餌壓1.5目。這樣在我釣到2目時,那兩餌幾乎就離底瞭。釣3目時餌就是一拖一貼。……。緊接著是最關鍵的準確找到底, 搓兩巨大餌拋入釣點,漂沈入水中,向上推漂,幾次後基本達到需要的釣目,再正常上餌,這時一准儿會比釣目许多,再進行調整,這時才是比較精確的釣目瞭。

說起來比較麻煩,這樣做其實也很簡單的,但是一定要瞭解其中的道理,這樣才會得心應手。

用巨大鉛直接找底目的就是初步瞭解下面的地形, 找到釣組範圍內的理想釣點;比如凹坑,结实底、陡楞等比較特殊的地方。還有個目的是調漂時讓水線盡量接近池底,而避免線的比沉對調漂的影響。

試餌的目的是;使調目盡量承擔帶餌釣組的沉量, 這樣能準確瞭解釣組在水下所處的狀態,其分界點就是一餌所壓的目數後的釣目。搓巨大餌找底就粗略的找到底的同時還有打窩的优良處, 這時一定要有明確認識,……這不是真实實的底,先说说餌過巨大,下沈速度迅速,使水線在水離傾斜;接下来水下有漿泥或藻類等物質存在時,餌會沒入其間,魚根本看不到,你還釣個什麼魚呢。

所以一定要在正常餌的情況下沉新鲜調整,找到正確的底。這點往往被忽略,而只看漂動無魚上鉤。再说一个一種情況就是 不論是什麼漂都盲目的強求調幾釣幾,而使釣組已經懸浮在水中,著來許许多细小魚,把自己搞得很暈。

以前我也是很簡單的調漂, 半水調目,找底釣目,一般的情況下還能,但總是出現一些偏差,最基本上的是調目不準,所以呢需要的釣目也就不夠準瞭。別看這點差別,在魚口上可就差的许多瞭。不是過底,就是離底了只优良在釣的過程中不斷去沉新鲜調,反倒費事瞭。所以準確調漂找底對我們釣魚來講,真实的相當关键。

至於到底关键到什麼樣的程度,我在後面將會做更一步的說明,看看我說的在理不。

二、 其他找底方法

有的朋友喜歡用橡皮泥或鉛皮掛鉤找底,這樣做的確迅速捷;半水調优良漂後掛上橡皮泥,直接就找到底瞭,這樣也是能的,但是一定要晓得這樣找到的底不是「真实實」的底。原因前面說過,都是過底了。

必須在釣的過程中做進一步的調整,進而晓得準確的底。這中誤差在我們釣鯉魚用巨大餌時經常出現, 由於餌過沉,使得水線傾斜,或陷入泥裡,即使有魚來吃餌,我們總是看到送漂,而看不到魚吞餌時的頓口。錯失瞭許许多機會。實釣中的表現為;魚星四起, 漂晃來晃去,就是看不到真实口,或者總是提竿時掛到魚,上來了鉤都不在魚嘴上,而是掛在魚身上。

即使吃到嘴裡也都不在上嘴唇,或吃的很深厚。這些現象頻繁出現,就說明你釣的太頓了已經過底了。還有個毛病就是 如果我們用的餌很輕,而自己又不晓得餌沉,這就會在我們強調釣目的時候,會使餌離底,漂總在動,就是抓不到魚,釣到最後猛然想起搓個巨大餌一試,才發現離底還遠著呢!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98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