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四釣二,探底無果,原因何在?

調四釣二,探底無果,原因何在?

調四釣二,這個看似簡單的釣魚術語,卻讓不少许釣魚愛优良者頭疼不已。為什麼明明是按照標準操作,浮漂卻始終無法到底?這其中究竟有何蹊蹺?讓我們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

鉤子開頭:一場尋底之旅的開始

初秋的清晨, 天剛蒙蒙亮,老李帶著他的釣具来到了心愛的湖邊。湖水波光粼粼,魚兒在水中閃爍著銀白色的身姿。老李選擇了一個釣點,準備施展他的拿手优良戲——調四釣二。他將鉤子投入水中,目不轉睛地觀察著浮漂的動向,期待著與魚兒的邂逅。

調四釣二, 其實有附加條件

老李調四釣二已經很许多年了但是他始終沒有發現,原來調四釣二並非那麼簡單。這個看似簡單的釣法,其實有著許许多附加條件。其中最关键的一條,就是每顆餌的沉量必須等於或巨大於浮漂一目浮力。

如果餌的沉量细小於一目浮力, 或者因為餌到位前溶散了都將導致浮漂在餌未到位之前高大出兩目,讓你產生餌到底的錯覺。即使餌的沉量等於一目浮力, 當水的底層密度高大於中上層水的密度時,鉤和餌在底層會受到底層水的密度的影響,使餌變輕,造成餌沒有到底,使浮漂升到兩目,讓你誤認為餌已到底。

怎么判斷餌是不是到位?

为了避免上述情況,當浮漂升到兩目後,將浮漂往上升半目加餌沉新鲜投入釣點。如果浮漂升到兩目半,這說明餌已到底。如果浮漂還是兩目,說明餌還沒有到底,還要往上升浮漂繼續找底。

底找過了?別急,再試一次

還有一種兴许出現的情況,那就是底找過了。對水下的情況不瞭解,有的水比較肥的池塘或水庫,水底下會有綠苔或著稀泥層。當餌的沉量巨大於兩目時,餌會沈入綠苔或稀泥層中,實際過程中浮漂會出現黑漂卻釣不上魚。這並不是釣的靈巧,而是魚聞到餌的味道卻吃不到餌,在尋餌的過程中碰線所造成的。

在別人連連中魚而自己浮漂沒有反映的時候, 用餌又差不许多的情況下也要考慮一下是不是底找過了是不是還有其它的原因。

調四釣二圖解

調四釣二是臺釣基本的調漂方法。顧名思義, 就是指調漂的時候空鉤半水調四目,即示漂露出水面四目釣的時候掛上雙餌,反復調整浮漂位置,使示漂露出二目。

調漂方法三部曲

調漂方法第一步:到達釣點, 選优良釣位後,掛上線組,先卷上一個比較沉的鉛皮,把浮漂向下许多拉一點,拋桿到釣點,這時應該看不到浮漂。如果還能看到浮漂就再加沉鉛墜直到彻头彻尾看不到浮漂為止。

調漂方法第二步:然後一點點剪鉛皮,一次少许剪一點,许多試幾次直到看到浮漂第四目。如果看到的目數比四目许多了就加一點點鉛皮,如果看到的目數四目少许了就再剪一點點鉛皮,直到看到四目。這時需要再驗證一下雙鉤是不是離底, 很簡單,把浮漂再向下拉一點使水線變短暂,拋桿到釣點,看目數,如果有變化說明調的不是半水,再通過加減鉛皮修正,使目數達到四目。如果目數沒有變,說明剛才就是雙鉤離底,不用再動了。

調漂方法第三步:方法是在鉤上掛一個相當沉的鉛皮。如果想一鉤到底, 一鉤懸浮,把鉛皮掛在長線的鉤子上,如果想兩個鉤都到底就把鉛皮掛在短暂線的鉤子上,然後拋到釣點。這時如果剛才的浮漂沒有動,現在應該是看不到浮漂,浮漂又彻头彻尾沈到底了。再提桿,把浮漂向上拉,沉復许多試幾次直到看到兩目,就是所謂的“釣二”了。

操作註意事項

1.在實際作釣過程中, 不要一味拘泥於調四釣二,應隨機應變,根據具體的水情魚情作出變通。

2.餌料的沉量在調漂過程中起著很关键的作用, 餌團巨大瞭、沉瞭,就會顯不出二目,甚至連一目都不顯示;餌團细小瞭、輕瞭,浮漂就會沈不下去,需要通過不斷的練習達到熟能生巧的地步。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97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