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現長期釣魚空軍的人都有這幾個特症!

钓鱼空军很正常,尤其是野钓,情况比较复杂、影响垂钓的因素又多(比如电鱼、网鱼,再比如走水等等),就算是大师来了也不能保证每次都钓到。但是,如果你天天空军,尤其是在别人都能钓到的情况下还长期空军,那显然就不正常了。

本文共計1539個文字,預計閱讀時間需要7分鐘。

釣魚空軍很正常,尤其是野釣,情況比較復雜、影響垂釣的因素又多(比如電魚、網魚,再比如走水等等),就算是大師來瞭也不能保證每次都釣到。

但是,如果你天天空軍,尤其是在別人都能釣到的情況下還長期空軍,那顯然就不正常瞭。

我在野釣的時候很喜歡觀察,觀察魚的同時也觀察釣魚的人,我發現長期空軍的人都有一些共同點,下面分享出來,大傢可以看看自己有沒有中招,有的話趕緊改改。

一:總是用“資源差”作為自己十釣九空的擋箭牌

很多人都喜歡拿魚資源說事,說別人連桿爆護那都是因為資源好、魚多,自己釣不著就是資源差、水裡沒魚。

魚資源對垂釣的影響確實大,資源差的地方是難釣、抱怨幾句也在情理之中。但要是常掛在嘴邊,甚至將“資源差”作為自己十釣九空的擋箭牌就不對瞭。

資源差咱們是沒有辦法的,與其整天抱怨,還不如多提升自己,這樣才可以在有限的資源裡面釣更多的魚。

大傢想想,對於在同一天河垂釣的釣友來說,資源總是一樣的吧,為啥有些人就經常能釣到,而有人天天空軍呢?當資源相同,比拼的就是自己的實力瞭!

二:總想要走捷徑,希望以最小的代價釣到最多的魚

說白瞭其實就是偷懶,咱們知道釣魚最重要的三大因素分別是資源、天氣和釣位,前兩者我們是沒辦法控製的,但釣位卻可以,那麼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釣位就成瞭影響魚獲最大的因素。

選釣位可不是簡單的事,尤其是陌生釣點,你需要瞭解水下大致的結構,知道哪裡深哪裡淺,還要結合天氣、溶氧、以及障礙物的分佈,來判斷魚的活動軌跡,最終確定下竿位置。

我們如何知道水下結構、水深呢?在沒有別人幫助的情況下,就隻能拿著魚竿一點點測,可現實中有多少人願意這樣做?

很多釣友是不重視釣位的,要麼選老釣位、要麼就是想通過重窩來誘魚,大傢更喜歡去找神餌、神藥,因為簡單、快捷,可殊不知這些對釣魚的作用並不大!

三:認為釣的久、魚獲就會好

咱們總說“隻要肯付出就會有回報”,實際上現實很殘酷,很多時候你付出瞭未必就有回報,或者是你的付出和回報根本不成正比。

理論上來說釣的久,確實釣的更多,但前提是你要用對方法。即使拋開釣技釣法不談,咱們至少也要保證在窗口期的時候去釣的久,如果魚不開口,你釣再久也是白釣!

這樣說可能不好理解,舉個例子吧,咱們都知道天熱要釣早晚,盡量避開中午及午後最熱的這段時間。但有些釣友早上睡懶覺,晚上也懶得出門,專釣十一二點到下午三四點這段魚不開口的時間。

於是看似釣瞭很久、也釣的很累,但魚獲少的可憐,可能還比不上別人早上一兩個小時的收獲。

四:別人說啥就是啥,缺乏自己的判斷

前兩天有個釣友來問我野生草魚怎麼釣,應該釣浮還是釣底。順便還分享瞭自己的經歷,說:一開始看到網上有些人說釣浮好,於是他就釣浮,還不停打玉米,釣浮釣瞭兩個小時浮漂一動不動,坐不住瞭,就又去看視頻學習,發現有人說野釣中釣底才是王道,然後又改成釣底,結果呢釣底也沒魚~

我回瞭他一句:有沒有可能是你釣的地方根本沒草魚呢?或者釣位沒選好,魚不在這一塊活動,亦或是錯過瞭草魚開口的時間?

至於釣浮還是釣底的問題,壓根不算多大的事,我之前分享過很多次瞭,用長子線,1.5米至2米的線對折,再放大鉤距,比如30~50公分,這樣咱們就可以通過調漂輕鬆實現一鉤釣底一鉤釣浮瞭,即使魚不在水底,我們的大鉤距同時兼顧兩個水層,找魚也方便。肯定有人說水很淺怎麼辦?水很淺釣底釣浮就沒啥區別瞭,自然不用長子線。

要想盡快提升自己的釣魚技術,不隻是要多學、多實踐、還要有自己的判斷,並且多角度的分析問題,千萬不能別人說啥就是啥、別人怎麼釣你也怎麼釣,這樣技術永遠無法提高。

今天的文章就寫到這裡,希望我的分享能給大傢帶去一些幫助,如果覺得文章還可以,就順手點個贊吧,感謝各位釣友支持瞭。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97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