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操控,誘鱸魚上鉤
選準擬餌的顏色
講到擬餌顏色對魚攝食的積極性有多大影響,這個問題到現在雖然沒有統一答案,但很多釣魚人在實踐中基本達成共識:擬餌顏色對路,肯定會提高中魚率。像那清晨時分,光線不是很充足,鱸魚視覺也受到限制,這時夜光軟蟲和顏色鮮艷的硬擬餌就能發揮出優勢。只要選對瞭釣點,在日出前半小時裡,用這類擬餌的中魚率會很高。
傍晚太陽落山後的一段時間裡,也遵循同樣的選餌原則,也能有不錯的收獲。日出後,水中能見度提高,這時就應換用暗色擬餌,深綠、深藍等顏色是首選。因為亮色擬餌在太陽光的反射下,會變得更鮮艷耀眼,鱸魚發現如此“招搖”的獵物後,多會退避三舍。此外,選餌時不能忽略水色的影響。
水渾時,鱸魚警惕性會降低,更容易對水中的擬餌發起攻擊。這種情況下,建議選用顏色略鮮艷的擬餌,據我個人觀察,渾水中用銀白、鮮紅等顏色的擬餌效果比較明顯,如果覺得亮度還不夠,甚至可以把金屬亮片掛在擬餌尾端,刺激鱸魚的攻擊欲望,從而提高中魚率。
如果天色正常,水也比較清澈,鱸魚良好的視覺系統會發揮出優勢,這時應盡量選用和本地海域中對應季節出現的小雜魚模樣非常接近的擬餌。比如大連海域出現“花鮁子”魚時,紅頭白身這種經典顏色組合的擬餌就能大顯神威;而到8月時,推薦使用和本地俗稱“鮁魚食”這種小雜魚模樣接近的擬餌,通常也會有不錯的收獲。
好釣點也需好水流
大連沿海可選擇的釣點很多,岸釣鱸魚時,礁石區、碼頭、堤壩等處應重點考察。同時還要註意,這些釣點的魚的時間和數量與水流有很大關系。再好的釣點,水流不正也不會中魚。比如東海頭、石槽等礁石區域,在那裡釣鱸魚,若水流不大,中魚的可能性就小。
通過幾十場試釣成果的反覆比較,我發現很多礁石區海域漲潮至半潮期時,中魚率遠遠高於退潮時的半潮期。至於穩流和轉流期,收獲也不錯。不過這規律也有失靈的時候,至於其中原因,應結合不同釣點的實際情況做總結。例如在一些礁石相對比較少的釣點內,枯潮後剛起一點流水時,若當時水流比較大,那麼在水流上方位置拋投擬餌後,往往擬餌剛被拉到下方就中魚。
若釣點內礁石比較少,但海草比較多,當水流比較平緩時,藏在草中的小魚會出來覓食,這時將擬餌拋投在明水處,往往也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如果是在堤壩邊釣鱸魚,那麼可在水流頂到堤壩頂端時,在堤壩邊緣處拋投擬餌,直接搜索近處,往往也有意外收獲。
控餌的註意事項
在水流比較急、餌重比較大時,擬餌拋出後應采用慢速平拖法,當水流比較緩或鱸魚覓食欲望不強時,就得通過抽動釣竿、改變收線速度等手法使水下的擬餌做出更逼真的誘魚動作。一般說來,太陽光過於強烈時,岸邊鱸魚不會很多,建議多在早晚時分施釣,不過陰天除外。
在岸邊有鱸魚中鉤,因水比較淺,鱸魚多會做出洗鰓動作,進而切線跑魚,為盡量避免這類情況發生,收線過程中一定要集中精神;發現鱸魚有洗鰓苗頭時,應立刻放低竿梢,使鱸魚難以发力起跳。遛魚時一定能多遛一會就盡量別偷懶,直到確認鱸魚筋疲力盡後再拖上來不遲。
此外,路亞釣法釣鱸魚時,如果使用的是大型鉛頭鉤,常有鱸魚明明已經咬鉤、但提竿卻不見中魚的現象發生。這多時因潮水、天氣不合適導致鱸魚食欲變差,也可能鱸魚個頭較小咬不住擬餌,遇到這種情況後,建議更換擬餌應對。
可換用小鉛鉤掛小型軟蟲施釣;若這招不靈,可再換不同色彩的軟蟲,有時會收到奇效。假如還沒有效果,就換用小米諾及軟魚等繼續試驗。最後需說明的是,上面總結的經驗都是我於多次在岸邊用路亞釣法釣鱸魚時得來,船釣鱸魚時這些經驗能否派上用場,希望大傢嘗試後細心總結。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94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