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岸拖釣馬鮫魚,技巧精要速成法
近岸拖釣馬鮫魚,這可是個技術活,不僅要有膽量,還得有智慧。在大連這兒,我們管這玩意兒叫“鮁魚”,每年的八月中到十月初,它們就像約好一樣,從深海水域洄游到黃海、渤海,這時候的它們最是活躍。當地人叫它們“過路魚”,因為它們這一遊就是長到500到1000克,就會返回深水和南方溫暖的海域。
這馬鮫魚在海洋裡那可是個猛將,一看到獵物,就像瘋狂的猛虎,一群群地撲上來,水面上的浪花飛濺,那個場面,真是壯觀啊!
回憶往事:70年代的拖釣技藝
在70年代以前,我們這幾個釣魚老手,拖釣馬鮫魚的技巧可是各有獨門。一個是用手摇搖櫓和划船桨追趕馬鮫魚群,另一個就是岸礁拖釣。那時候的馬鮫魚那真是多到數不清,1000到2000克的馬鮫魚隨處可見,甚至有時候還能撈到5000克以上的大馬鮫魚。
那時候,我們看到海裡成群的小魚被馬鮫魚追得亂蹦亂跳,當地人稱之為“起排”,我們就立刻出海拖釣。小船上的空間那可是有限,但甩馬鮫魚釣組可是個技術活,不但要甩得遠,還要準確。
另一個岸礁拖釣,潮水時那效果更好。大清早的,我們就摸黑上路,奔向岸礁,穿著雨衣或方布,防止掛上礁石。這時候,馬鮫魚覓食最旺盛,也是岸礁拖釣的最佳時機。
那時候,不管是船釣還是岸釣,用的甩拖工具都一樣,一根100米長的尼龍線,線徑是0.7到0.8毫米,接上一個轉軸,再連接80到100厘米長、0.3到0.4毫米粗的細鋼絲,最後就是馬鮫魚鉤了。看似簡單,但一個潮水時間能釣上十幾條呢!
技術革新:釣具選擇與釣法改革
70年代以後,隨著網具的不斷改進和大型捕撈漁船的增多,馬鮫魚的數量明顯減少了,特別是重型的馬鮫魚已經很少見了。船拖釣馬鮫魚這個行當基本就消失了,但岸礁甩拖馬鮫魚還是熱門得很,雖然釣上來的馬鮫魚大多在250到1000克左右,但從馬鮫魚咬鉤到拖上岸的過程,那個過程真是讓人回味無窮。
隨著魚情的變化,我們釣魚人也改進了釣馬鮫魚的釣具和釣法。從70年代的簡單鉤、鋼絲、線,變成了現在的複雜釣組。
釣竿、釣組、釣點、釣餌的選擇
釣竿選用長3.6米的普通海竿,繞線輪可以選用中號4000號以上的。主線多選用國產線徑0.6毫米,長度100米的漁線,或者選購進口的編織線。
釣組的古今組合
1)古今組合釣組:
用一根長100到150厘米的聚乙烯編織線或尼龍線做腦線,頂端系一個轉軸,並分別連接兩把各子線長35厘米,線徑0.6毫米,國產302-301號或進口17-20號鉤。尾端連接一把馬鮫魚鉤,保留原來的一把鉤,同時再增加幾把鉤變成串鉤。
改革後的釣組
2)改革後專用釣組:
用一根長100到150厘米的聚乙烯編織線或尼龍線做腦線,頂端系一個轉軸,並連接三把各子線長30厘米,線徑0.6毫米,國產302-301或進口17-20號鉤,尾端連接150克到200克墜子,每串鉤的數量可多可少。如果鉤號再小兩個號,不但能釣馬鮫魚還能釣鮐魚,一舉兩得。
釣餌的選擇
1)用六線魚切割成釣餌,這是大連地區常用的釣餌。切成頭寬尾尖,皮肉厚0.5到0.7厘米,條長8厘米,成柳葉形狀。
2)另外,選用進口的仿真餌,效果也不錯。
釣點的選擇
1)釣點最好選在離岸不遠的島礁,因為那裡水深流急,不僅是小魚聚群的理想地方,也是馬鮫魚覓食必經之路。
2)潮水應選擇在漲潮3小時以後,落潮3小時之前。
3)每天的拖釣時間最好選擇在早晨太陽剛剛升起,盡量趕早不趕晚。
4)選擇流口處,最好觀察有小魚成群遊動或竄出水面的地方。
5)選擇一個風平浪靜的天氣,有利於觀察馬鮫魚活動情況。
釣法技巧
1)當釣組甩出落水後,應待1到3秒鐘左右立即收竿。
2)收線速度不宜太快,一秒鐘搖線不超過一圈為基本速度。
3)在甩數竿無魚的情況下,可採取釣組落水後再延長墜子下沈時間2到3秒試釣。
4)也可採取收線途中停頓一秒鐘再繼續收線方法誘魚。
5)當中魚時,自始至終收線不要太快,並保持主線不要緩鬆,防止跑魚。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93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