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黑魚仔救母:動人故事背後的現實
•
技巧
對於普通人來說,聽到黑魚的第一反應就是刺少肉多口感鮮美營養豐富,配上酸菜往鍋裡一煮,能把隔壁小孩給饞哭……但對於釣魚人而言,這種魚生性兇猛、脾氣暴躁,咬鉤時那種強悍的爆發力是鯽、鯉等雜食性魚種不可比擬的如果你想釣黑魚,普通的裝備很難將它成功
對於普通人來說,聽到黑魚的第一反應就是刺少肉多口感鮮美營養豐富,配上酸菜往鍋裡一煮,能把隔壁小孩給饞哭……但對於釣魚人而言,這種魚生性兇猛、脾氣暴躁,咬鉤時那種強悍的爆發力是鯽、鯉等雜食性魚種不可比擬的如果你想釣黑魚,普通的裝備很難將它成功擒獲,手竿得配上超硬桿+大力馬線方可與之一搏,或者采用專門的雷強釣法黑魚有很多種叫法,比如財魚、烏魚、蛇頭魚、烏鱧魚等等,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還得算“孝魚”瞭,那你知道這一稱呼的由來嗎?民間為何總把黑魚稱之為“孝魚”傳說黑魚在產卵後眼睛會失明一段時間(也有一種說法是眼睛被蒙上一層白膜,視力下降),期間不能捕食。可能小黑魚仔知道媽媽是為瞭自己才看不見的,於是紛紛跑到媽媽嘴裡甘願成為食物。當黑魚媽媽復明的時候,發現自己的孩子所剩無幾,會在住的地方遊上幾圈,看起來就像在祭奠一般。人們被黑魚的這些行為所感動,故稱之為孝魚雖然故事挺美好,但傳說總歸是傳說,我查瞭不少的資料,沒有什麼證據能夠證明黑魚在產卵期會失明反倒在看百科的時候,上面寫道黑魚生性殘暴,同類間會互相殘殺,饑餓時誤食幼崽也是有可能的另一個故事:小黑魚仔合力救母在2014年12月5日,有媒體報道,一條小盾鱧(又稱多曼魚,也是鱧科的一種魚)被釣起時,上千條紅色幼魚前來保護媽媽,釣客當時也被這一“幼崽救母”的現象所感動,最後選擇放流(信息來源於百科和其他網絡資料)小黑魚合力救母的故事雖然讓人感動,但實際的原因大傢可能會失望。這種小盾鱧也好咱們平常所見的黑魚也好,本身就是兩條成魚帶著一群小魚,幼崽一般情況下不會離開父母身邊,即使被人釣起也一樣,所以根本不是主動去“營救”野釣釣到黑魚該不該放雖然以上兩個美好的故事都被打破瞭,但黑魚護幼卻是真的,很多人也正是利用這一點去施釣的黑魚產卵一般集中在五六月份,其中以剛做好窩、下完籽這段時間最好釣,因為此時小黑魚還沒孵出來,黑魚會在窩邊巡視,隻要發現有任何企圖靠近魚窩的東西都會進行攻擊如果是手竿釣,就像前面說的要采用粗鉤大線,最好是傳統釣那樣的長桿短線,然後以田雞或泥鰍為餌,在你認為有魚的地方輕輕提逗,附近要是有魚馬上就能獲得咬口一般情況下黑魚仔都是由一雌一雄兩條黑魚看護,也就是說當你發現一群小黑魚,然後下鉤釣瞭一條,那麼理論上來說還能夠再釣一條當然肯定會有人說如果把兩條大的釣走瞭,小黑魚就無法存活,會被其他肉食性魚類吃掉,為瞭以後有更多的魚釣,不能在繁殖期釣黑魚,或者釣上來也該放回去對此我有幾點看法1、還是那句話,我們提倡放流,但不可道德綁架,最終放不放的權利在於釣魚人自己手上2、黑魚是兇猛型魚類,大傢隻想到釣走瞭大黑魚,小黑魚就生存不下去,那有沒有想過若是這一大群黑魚活下來,其他魚就得被吃掉呢?我覺得物競天擇,一切順其自然就好瞭最後:我們這邊最近溫度都挺高的,理論上黑魚應該會咬鉤瞭,但小試瞭兩次都沒有見到口。昨天我找到瞭很多的野塘,這些塘原先是有人養殖的,去年抽完水抓完魚以後好像就開放瞭,下午釣瞭2小時手竿,狂拉小白條,但沒有遇到像樣的魚。結束後我把所有塘觀察瞭個遍,確定有大貨,等明後天溫度再高一些,去擼下黑魚試試。雷強方面我並不擅長,希望能夠有大神出來交流一下【作者簡介】:小飛,一個90後釣魚愛好者,希望用文字記錄垂釣的美好、把心得留給需要幫助的人,歡迎漁友們關註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72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