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釣鯽魚:靈鈍選擇,解決煩惱
冬季鯽魚垂釣技巧:靈活應對,巧選釣法進入冬季,不少釣友在鯽魚釣法上犯瞭難:是釣靈還是釣鈍?其實,這其中的關鍵在於理解魚情。不少釣友在打完窩卻釣不到魚時,往往會認為是釣點沒魚或發窩慢,誘不來魚。
冬季鯽魚垂釣技巧:靈活應對,巧選釣法
進入冬季,不少釣友在鯽魚釣法上犯瞭難:是釣靈還是釣鈍?其實,這其中的關鍵在於理解魚情。不少釣友在打完窩卻釣不到魚時,往往會認為是釣點沒魚或發窩慢,誘不來魚。但如果我們從魚情的角度去分析,就能避免許多不必要的煩惱。
冬季水溫大幅下降,魚兒的活性不高,它們要麼趴在水底不動,要麼停留在某個水層,仿佛靜止瞭一般。這種情況下,受外界因素影響,魚兒偶爾會不情願地遊動兩下,但又很快回歸靜態。在水質清澈、能見度高的近岸淺水區,我們甚至能直觀地觀察到這種狀態。
有時候,我們可能會遇到沒口的情況。這可能是由於位置選錯瞭,釣點沒魚,也可能是魚情不佳,釣點雖然有魚但狀態不佳,開口欲望不強,聚在窩邊或懸在窩點上方,沒有任何攝食的欲望及行為。這就是所謂的“有魚沒口”。面對這種情況,我們需要學會嘗試找口,根據魚情靈活選擇釣靈或釣鈍。
釣鈍:魚口輕,釣法靈活
在冬季,魚兒的開口小,吸食弱,平時一口能吸進嘴的餌料現在可能需要兩三口。吃餌後的動作幅度也小,可能是緩慢的後撤,輕微的擡頭上浮,也可能是原地不動,隻是把鉤餌含在嘴裡反復吞咽。體現在漂相上,出口動作不清晰,有時看不見口,浮漂沒動作就中魚瞭。這種現象在冬季是普遍存在的,歸根結底是季節性魚活性的問題,我們不必過於糾結。
在釣鈍的情況下,魚口輕,雙鉤躺底,雖然會損失一些信號,但魚吸食餌料的阻力小,隻需撿食鉤餌的重量對魚來說吃得舒服省勁。隻要能分辨目標魚的吃口動作,有口就能上魚,無需糾結靈鈍。釣鈍的方式不同,為信號傳遞更及時,我們可以通過調整子線的彎曲程度和長短來實現。
釣靈:避開障礙,尋找魚蹤
在冬季,釣點水底有障礙,如殘枝落葉、亂石縫、暗草青苔等,會影響魚兒發現並吸食餌料,以及頻繁掛底。在其他季節,我們可以選擇相對平坦的區域作為釣點,但在冬季,越是重障區,水底復雜有結構的地方越是藏魚。如果釣底長時間沒口或頻繁掛底切線,我們可以從釣鈍開始,適當釣靈找口,從一鉤輕觸底到離底5至20公分都是搜索範圍,目的是擺脫障礙,找到魚所在的位置。有口時,我們可以通過上推浮漂進行微調。
雖然魚口輕時更應釣鈍,釣靈會使浮漂上牽力大,子線緊繃,魚吸食鉤餌不方便,浮漂動作明顯卻空竿較多。但現實問題是,釣底釣鈍長時間沒口,不確定釣點是否有魚,以及存在魚不下底吃餌甚至環境影響魚找不到釣餌的可能。因此,釣鈍再適合也白搭!釣靈並不是追求漂相明顯的選擇,而是一種長時間沒口時的無奈,是試圖釣到魚的一種嘗試,可能是正在面對的環境及魚情下能有口上魚的一種有效的打開方式。以魚情魚口為準,以上魚為目的,魚口在哪裡哪兒就是底,不拘泥於靈鈍及是否釣底,有效上魚就是硬道理。
逗釣:利用餌料特性,激發魚兒興趣
當魚攝食欲望差,吃餌不積極時,我們可以利用餌料的味型、餌料的霧化散落誘魚,利用拋竿頻率和子線的擺幅產生的動態效果吸引魚的註意,利用蟲餌的鮮活性蠕動性刺激魚開口。逗釣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
小幅輕挑竿尖,既能對魚產生吸引又不會讓其產生警惕。釣點周邊魚少,浮漂長時間沒動作,挑逗的幅度增大,增加鉤餌的動態效果,起到擴大搜索範圍的作用。與拋竿頻率一樣,快兩竿慢兩竿地掌握好節奏,逗兩竿放慢節奏地守兩竿,讓魚對鉤餌產生興趣,還能保證魚有時間安穩地吸餌入口。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68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