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不吃餌?原因揭秘,讓它們開口不難!
•
技巧
釣友們總是說水裡有魚怎麼都好釣,沒魚怎麼釣都沒用,當然這是一句吐槽或者一句無可奈何的玩笑話。隻要水域面積夠大每條河每個水庫都有魚,而且魚還不少,但不一定釣得上來。所以很多釣友還苦惱一句話,水裡有魚卻不吃餌,甚至在你面前跳都不吃餌。
釣友們總是說水裡有魚怎麼都好釣,沒魚怎麼釣都沒用,當然這是一句吐槽或者一句無可奈何的玩笑話。隻要水域面積夠大每條河每個水庫都有魚,而且魚還不少,但不一定釣得上來。所以很多釣友還苦惱一句話,水裡有魚卻不吃餌,甚至在你面前跳都不吃餌。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天氣問題,也可能是比較謹慎,還有可能是自己魚被你釣滑瞭也說不定。今天這篇文章以大傢很熟悉的鯉魚來舉例,特別是個體比較大警惕性比較強的滑魚,看看怎麼讓它們開口吃餌。一條魚是怎麼變成滑魚的?不為別的就是上當上多瞭,學聰明瞭,很多釣友看不起魚,覺得魚是低等動物很好騙,其實魚也是會不斷進化的。自然水域的魚可能不好舉例,但黑坑的魚相信大傢都知道,剛放魚的那幾天魚很好釣,釣著釣著就不行瞭。時間長瞭之後魚會對餌料,線組窩料產生恐懼心,反復釣放的就更不用多說瞭,這也是為啥很多釣友釣不好回鍋魚的主要原因。自然水域受到的危險更多,魚的警惕性自然更強,所以想要釣好狡猾的鯉魚,首先一點就是要消除它們的警惕性。對於警惕性比較高的魚,路人甲建議窩料和餌料都以天然材料為主,比如說紅薯,玉米,麥粒啥的,這些東西味道雖然不是很濃鬱,但是醇正,如果當地有這些作物,水裡的魚或多或少都吃過,警惕性會小很多。調釣可以一點,要經得起鯉魚的反復試探,鉛墜觸底都無所謂(因為有時候鯉魚會用尾巴掃餌料,釣靈瞭很容易誤判)。有些地方的魚甚至會有偏口的現象,哪怕你商品餌再貴也別想它們吃一口,因為這是它們的生活經驗。水情發生變化也導致魚不好釣春季和夏季都是多雨的季節,很多人都認為下雨漲水好釣魚,但路人甲要糾正一點,正常雨後漲水的幾個小時確實好釣魚。但是連續漲水幾天水質發生較大變化的時候就不好釣瞭,因為魚還沒習慣這種水質,它們會感到不安。隻有等它們習慣瞭之後才會開口覓食。水體發生變化不僅僅是下雨造成的,在夏天的時候水底雜物過多,水底水質變壞導致它們離底覓食都有可能。這時候釣底沒魚,反而要釣離底。有時候去河邊釣魚遇到突然的退水也是不好釣的,哪怕當天的天氣再好魚也不開口,不為別的,隻是因為沒有安全感。甩籽的鯉魚不好釣春天是鯉魚的繁殖季節,很多時候鯉魚都很好釣,但是鯉魚在甩籽的時候是真心不好釣。因為鯉魚甩籽需要大量的體力,累得精疲力盡沒啥吃東西的欲望。有些老釣友還有一種說法,鯉魚甩籽後還有守窩的特症,這段時間是不怎麼吃東西的。等甩籽完畢,休息幾天之後魚口會好很多。所以從以上幾種情況來看,水裡的魚並不是不吃餌,而是你沒找到原因,甚至有時候魚吃餌但是被你錯過瞭。有時候和其他原因無關,單純的就是釣法有問題。前面路人甲建議過大傢釣一點,但是很多釣友就是不信。反正我自己是上過這樣的當,在剛開始學釣魚的時候總是習慣性的釣靈敏,每次釣鯽魚的收獲還可以,但總是釣不到大魚。有次和幾個釣友約好瞭去一個承包的水庫釣鯉魚,從天黑釣到天亮也隻釣瞭2條,其他幾個人最少都是7-8條,後來找他們看我還是調高釣低,就告訴我說鯉魚的嘴巴是朝下的,喜歡在水底拱食,還喜歡反復試探,這樣調釣連鯉魚的試探都騙不過,怎麼可能釣得到?幾次提竿不中魚,鯉魚早就嚇跑瞭。果然,下次刻意釣鈍,我一晚上也能釣7-8條瞭。不說這個例子,你看河邊的老大爺,不調漂直接釣跑鉛是不是經常上大魚?道理是一樣的。可是有些釣友就怕錯過魚口而刻意釣靈,反而坑瞭自己。天氣問題天氣問題這個就沒啥好糾結的瞭,咱們改變不瞭,如果遇到溫度起伏大,氣壓降低,這樣的天氣就要做好空軍的準備瞭。特別是個體比較大的魚,自身消耗的氧氣比較大,又沒有膽子太過靠岸。咱們隻能盡量釣一些溶氧量較高的水域,比如進水口,下風口,洄水灣之類的。要麼就幹脆避開這些天氣,釣溫度比較平穩,風向比較正常,氣壓穩定的天氣。比如陰天,雨後,小雨天,刮北風之類的。結束語:以上就是我的一點心得,除瞭天氣問題,水情問題其實很多時候不是魚不吃餌,而是我們沒找到原因。一旦找到魚不開口的原因還是能釣到它們的。所以老釣友常說釣無定法,關鍵就體現在這些地方,根據不同的變化及時調整才是釣魚的精髓,而不是追求什麼高明的釣法和昂貴的裝備。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67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