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釣不過隔壁老王?把這4點都彌補上,你將趕超那個討厭的傢夥

一些过来人当然是在不断进步的钓技中明白了当时哪里出了问题,但咱还有众多新手钓友仍在不清不楚地在这种痛苦期煎熬,那么,看完本期《渔课堂》,就赶快脱

本文共計1244個文字,預計閱讀時間需要5分鐘。

同一片水,為啥你的釣獲總是少得可憐?從以下4個問題中找原因吧。

看瞭標題,估計就有很多釣友心潮湧動瞭,為啥呢?想起瞭那惱人的往事瞭唄?因為誰都經歷過那種“隔壁有口咱沒口”的痛苦期。一些過來人當然是在不斷進步的釣技中明白瞭當時哪裡出瞭問題,但咱還有眾多新手釣友仍在不清不楚地在這種痛苦期煎熬,那麼,看完本期《漁課堂》,就趕快脫離那個苦海吧!

一、釣點問題。

就拿白天來說吧,要想釣大一些的魚,就必須選好釣點,如果你隻想釣小雜魚,幾乎哪裡都可以。那麼大魚多在哪裡呢?深水區!由此,我們就需要一桿較長的竿子來釣魚瞭,如果有條件,你完全可以去樺尖上、釣臺上、小船上去釣深水,那時你就算用個短竿也行,但前提是魚線一定要能夠到深水區。如果是夜晚,那就要多釣上水層瞭。

二、魚餌問題。

三分釣技七分餌,魚餌對釣魚的重要性真不是別的條件能比的。如果用對瞭餌,再不濟也能上幾條好魚。如何用對餌呢?看天、看水在看魚。天是指溫度、風力等,水是指氧量、肥瘦等,魚是指密度、大小魚等。這裡面的知識,多且復雜,但都是釣魚技術的精華,我們一兩句話也講不完,就舉個例子吧。如果在夏季遇到小雜魚多的情況,就需要多用清淡、原味餌下鉤瞭,就不要加腥瞭。

三、線組問題。

不少新手釣友喜歡用大粗線、大魚鉤來野釣,其實他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認為這種搭配能上大魚,然後就是感覺這樣能避開很多小魚,其實想法出發點很好,但做法有問題。實際上啊,線組的搭配也要和用餌一樣是根據水和魚來的。野釣一般用0.8到1.0的子線就行瞭,主線用2.0的足夠,二般的情況也就是要主攻大物時,4號的線差不多瞭,永遠不要過於擔心切線,因為用多粗的線也會切,提竿的手法和對目標魚的判斷很重要。

四、頻率問題。

這個頻率就是拋竿的頻率,常釣黑坑的釣友,都知道拋竿頻率要快,這樣能不用打窩就能積累聚窩,而一旦這些黑坑玩傢玩起瞭野釣,仍會快拋快提,包括一些心急的新手釣友,這其實對野釣來說很不可取。為什麼呢?因為太高的拋竿頻率勢必會造成更多的噪音,這對於沒有被飼養過的野魚來說都是危險信號,受不瞭此幹擾它們就會逃跑,怎麼辦呢?多用手工打窩,不用拋竿聚窩,等待發窩後再來糗釣,一般野釣2、3分鐘一竿是比較合適的節奏。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64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