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天好釣魚,唯獨這種情況是例外,牢記這幾招才能不空軍
下雨天一直被認為是釣魚的好天氣,尤其是春季,刮點小風、下點小雨,魚兒就特別活躍,咬鉤很積極,而且釣上來的魚品種也很多,鯽魚鯉魚黃辣丁翹嘴等等都能上。
但有一種下雨天卻是例外,那就是降溫!降溫幅度越大、魚的開口就越差,尤其是降溫的第二天、第三天。
下雨天一直被認為是釣魚的好天氣,尤其是春季,刮點小風、下點小雨,魚兒就特別活躍,咬鉤很積極,而且釣上來的魚品種也很多,鯽魚鯉魚黃辣丁翹嘴等等都能上。
但有一種下雨天卻是例外,那就是降溫!降溫幅度越大、魚的開口就越差,尤其是降溫的第二天、第三天。理由也很簡單,溫度驟然變化魚兒的身體不適應。
這該怎麼辦呢?對於那些釣魚時間不多的朋友來說,好不容易有時間瞭,就算天氣再差也得出去甩兩桿。這樣一來咱們討論的就不是“釣不釣”的問題瞭,而是該談談怎麼釣!
下面我就分享幾招,這些經驗都是無數次空軍總結出來的,不能保證大傢釣的很好,但能最大程度降低空軍的概率。
第一招:選擇深淺交界處和草區
選位一直是重中之重,尤其是資源不好、天氣不好的情況下,選位就更關鍵,它甚至能直接決定你是否能釣到魚。
春季釣魚選位,常規是選擇淺水的草區,但若是碰到降溫,尤其是降溫後的第二天第三天,根據我的經驗,選擇草區依然可行,但水草需要多一點,最好是大片的草區附近。
如果沒有水草,不建議釣太淺,可以選擇那些深淺交界處,深淺差距較大的位置會比較藏魚。
有些釣友可能會問:深淺交界處作釣,那是釣深的位置還是淺的位置?水深大概多少比較合適。
如果是正常天氣、不降溫,深淺交界處要釣淺的位置,如果是降溫天,就要釣深的位置。水深的話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過雖然不建議釣太淺,但太深也沒必要,通常1.5米至2米多就行瞭,像平時天氣正常,幾十公分、一米多就可以,隻要水色渾濁,都可以下竿。
第二招:打小窩或者不打窩
天氣不好的情況下最忌打重窩,很多人之所以空軍其實都是打窩打壞的。
天氣差,魚活性不好、本來食欲就差,你要是打一堆窩料,它們光吃窩料就飽瞭,就不愛咬鉤。
很多時候不發窩、釣不到魚,你以為是窩子裡沒魚,其實真實情況是窩子裡有魚、隻不過它們光吃窩料不吃鉤而已。
所以隻要是遇到降溫天,就不要太依賴窩料,要麼幹脆別打窩、要打也要嚴格控製窩量,一二瓶蓋酒米就行瞭。
倒是可以采用“虛實結合”的方式做窩,將開好的餌料分出一些來,加入一小把酒米,然後混合均勻,以搓餌的方式去做窩。
第三招:小鉤細線就是釣得多
很多釣友覺得小鉤細線無非是更靈敏一點,但也僅此而已瞭。實際上,小鉤細線有更好的入口性、還能降低魚的警惕,對於傷魚、病魚、膽小的魚、食欲不佳的魚,都明顯要比粗鉤大線好。
我知道很多釣友理解不瞭、還總喜歡擡杠,我不想去爭辯什麼,因為有些釣友真的很死板、固執,一旦認定瞭就很難改變想法。如果你不是那麼固執,大可以去做個對比、多試幾次,很容易就能得到結論。
天氣要是正常,魚開口沒問題,線組粗點就粗點,但大降溫顯然屬於特殊情況、特殊情況就得特殊對待,線組建議能細就細。
純釣鯽魚等小個體魚,主線盡量不超過1號,子線不超過0.6,魚鉤可以用袖鉤二號或者三號。還有,子線不能太長,釣鯽魚單子線長度在10~15cm就夠瞭。
第四招:開餌要腥、要濃,活餌也不能落下
春季釣魚開餌,主要突出2點,一是腥、二是濃。
腥主要是指動物蛋白含量要高,釣鯽魚就是蝦粉為主,釣鯉魚可以選擇魚粉。比較有代表性的餌料就是天下鯽、天下鯉、無雙、六號鯽、深海元素等等。
濃主要指味道要重,要聞上去比較躥的那種,這樣才能吸引到魚、刺激魚開口。這個可以通過加小藥來解決,比如可以加一點千裡香、六合香,隻要濃度控製好,效果是很明顯的。
當然瞭,天氣不好肯定就不能忽略活餌,所以蚯蚓依然是標配,這2塊錢的投資很大概率會給你到去豐厚的回報。
但蚯蚓不建議一上來就用,誘魚方面還是商品餌好,前半場還是建議用商品餌,如果上魚可以後半場繼續,如果不怎麼上魚,後半場就改為掛蚯蚓守釣。
最後補充:天氣不好的時候,咱們釣魚盡量不要隨便去接別人的窩、如果去晚瞭也不要去坐老釣位。因為你不知道上一個人是怎麼釣的,要是他打瞭很多窩料、已經把這個窩搞壞瞭,那你再怎麼努力也無濟於事!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60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