鯉魚在美國有多猛?十年症服五大湖,肉食魚被直接逼上絕路
在搜索引擎上打上如何釣鯉魚幾個大字,下一秒就跳出數不清的答案,在國內鯉魚資源越來越少的情況下,不學點技術還真是難釣。不過大洋彼岸的美國情況就完全相反瞭,人傢五大湖到處都是鯉魚,整得當地人那叫一個煩。
在搜索引擎上打上如何釣鯉魚幾個大字,下一秒就跳出數不清的答案,在國內鯉魚資源越來越少的情況下,不學點技術還真是難釣。不過大洋彼岸的美國情況就完全相反瞭,人傢五大湖到處都是鯉魚,整得當地人那叫一個煩。許多釣友羨慕的同時可能也有疑問:平時在我們這誰見誰欺的鯉魚,怎麼到瞭美國就稱王稱霸,這吃素的還能把吃肉的趕上絕路?其實鯉魚在國外的發傢史還蠻有趣的,這次就帶大傢領略一下它的創業之路。
鯉魚海外就業
六十年代的美國五大湖水質富營養化,水生植物泛濫尤其以藻類植物最為嚴重,這時就有人提出用生物的辦法來進行解決。相關的專傢經過考察之後認為我國國內的淡水魚非常合適,選中青、草、鯿、鯉、鰱、鳙等一系列以水生植物為食的魚種,並將它們命名為亞洲鯉魚,然後一股腦打包帶去瞭美國國內。在當時很多人看來,引入亞洲鯉魚是利益遠遠大於風險,因為這些魚到陌生環境之後繁殖肯定會受到影響,而且五大湖裡肉食類的魚不在少數,它們的存在也能很大程度的約束鯉魚。就這樣鯉魚吃浮遊生物到肉食類魚種吃鯉魚的食物鏈被人為搭建瞭起來,在構想中既能解決水質問題又把外來入侵的威脅降到最低。不管怎麼說,國內一系列的淡水魚由於自身的優勢在美國重新就業,前期一邊辛辛苦苦地消滅藻類植物,一邊還要提防著肉食魚種的攻擊。
積蓄力量 等待時機
時間來到瞭幾年之後,五大湖的水質因為鯉魚的到來有瞭明顯的改觀,整個水域的生態系統與之前相比變化也不大。可誰也沒想到這種平和的景象背後,實際上隱藏著一個巨大的危機。繁殖力出眾的鯉魚之所以這幾年間數量沒有大幅的上漲,最深層的原因在於鯉魚的成熟期較長,幾年的時間還不足以堆積起足夠數量的種魚罷瞭,水質和肉食魚種的壓製隻是表面現象,作用沒有當初預想的大。
鯉魚的這種隱忍等待機會的行為很明顯當地人沒有察覺,為瞭進一步加快水質的凈化,他們又加大瞭鯉魚的投放量,這一操作徹底引爆瞭這個隱藏在五大湖水域的火藥桶。短短幾年的時間鯉魚便聚集起相當規模的種魚,緊接著繁殖力強大的優勢開始顯現整個族群數量暴漲。此前辛辛苦苦勞作的鯉魚們終於等來瞭翻身的機會,開始在水域和當地魚種展開競爭。
鯉魚主導整個五大湖
吃素的魚類它就打不過吃肉的,這似乎是大部分人的共識。確實,你如果在一個魚缸裡放五條鯉魚和一條五大湖狗魚,那毫無疑問這五條鯉魚會被後者全部消滅,就算多放幾條鯉魚結果也一樣。可生態系統的神奇之處就在這裡,肉食類魚種每年都會把魚卵產在水生植物上,鯉魚、鰱、鳙平時就靠這些植物為食,於是它們在覓食的過程中不但搶占瞭生存空間,連魚卵孵化的機會都不給你。肉食類的魚對付鯉魚隻能靠尖牙利齒,鯉魚采取的辦法就比較聰明瞭,從根本上消滅對方的有生之力。這種情況持續瞭幾年,本地魚種全線潰敗鯉魚拿到瞭水域的主導權。
當然,這場存在於水域下方的較量也少不瞭人的參與。不過正如大傢經常提到的那樣,美國人是不喜歡吃淡水魚的,對亞洲鯉魚更沒啥興趣,於是他們在前期錯失瞭挽回的最好機會,即通過采捕減少種魚的數量。等到當地人發現鯉魚呈現上漲趨勢時,一切都晚瞭,魚與魚的爭奪已經結束瞭,等待他們的是魚和人的角逐。這場角逐直到現在還在繼續,當地人為瞭消滅鯉魚,已經是用上瞭能用的各種方法,包括電、拖網、鼓勵大傢采捕等等,不過鯉魚似乎是越處理越多,從剛開始的五大湖逐步向全國蔓延。辛苦勞作到積蓄力量再到占領水域,鯉魚用瞭半個世紀的時間成功稱霸美國。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59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