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鉤入護率達到50%,跑魚問題想徹底解決,要謹記這幾個要點

這是一篇釣魚日記或者說是一篇釣魚總結。這次出釣收獲最大的也隻能說是經驗教訓瞭,跑魚率竟然達到瞭50%。

這是一篇釣魚日記或者說是一篇釣魚總結。這次出釣收獲最大的也隻能說是經驗教訓瞭,跑魚率竟然達到瞭50%。一起去的釣友老趙跟我開玩笑說:你今天摘得瞭跑魚冠軍桂冠,我回應說:我這個跑魚冠軍拿得在明面,你那個冠軍可是拿不出手!他問啥冠軍,我說“跑馬”冠軍啊,呵呵!釣友間這樣沒尺寸開玩笑是經常的事,誰也不當真,嘻嘻哈哈伴隨著整個快樂的垂釣歷程。

言歸正傳,這次出釣的是一個山裡的小型攔水壩,旁邊建有農傢樂,能吃能住能釣魚,魚是屬於人放天養的那種,大傢從漁獲照片可以看出來,魚的皮毛並不太理想,可能是在運輸過程中磕碰造成的。這種魚有兩個特症,一是吃口輕,二是掙紮力度大,這也是我跑魚率達到50%的主要原因。

跑魚率如此之高,是我從未經歷過的,回頭來細想,疏忽大意要不得,要想徹底解決跑魚問題,要謹記這幾個要點,對釣其他類型的魚同樣有借鑒意義。

一、調釣時不能太靈

調釣時不能太靈,說到底是抓口問題。因為是在山裡,氣溫相比較涼爽,又是在自然水域,我錯誤地以為這裡的魚口不會太輕,所以就調釣不靈不鈍,調幾釣幾,出現魚口就打,結果在提竿瞬間或遛魚的過程中屢屢跑魚。

吃口輕,見口就打,往往會造成刺魚不牢或者說是刺入後鉤住得太少,加之這裡的魚掙紮力度又大,造成脫鉤跑魚現象就在所難免瞭。

在自然水域釣魚不能釣得太靈,不僅因為規避小雜魚的吃口信號,更是因為容易遇到這樣的輕口魚,要想有效過濾釣吞鉤太淺的信號,就要適當釣鈍。另外,要註意放口,當出現明顯的有力下頓或大幅度頂漂時再提竿刺魚。

二、帶病線組堅決拋棄不用

在這次垂釣中我斷瞭一副大線,三副細線,僅這方面就跑魚4條,倒不是我用的釣線太細,而是使用瞭帶傷的釣線,比如那三幅子線就是在摘魚入護後發現兩子線出現瞭打結現象,解開打結仍然存在子線受傷問題,繼續使用在曾經的打結處就很容易出現斷裂。

所以一旦發現釣線帶傷一定要拋棄不用,不能懷有僥幸心理。釣友老趙就經常講,要從經濟效益算賬,一副子線充其量一塊兩塊不到,跑一條魚至少10塊大洋。我覺得更主要是跑魚會給我們造成懊喪和遺憾,影響大好心情,不符合釣魚的初衷。

尤其是在水廣魚稀的自然水域野釣,半天一看魚口,遇到一條大魚還切線跑魚,這種心情估計釣友們都能體會到。

三、選擇釣點要註意附近的障礙物

這次釣魚我選擇的釣位前面水裡就有兩棵柳樹苗,位置是在竿尖處,我從兩棵樹苗的中間打竿,這樣回魚時一不小心會造成另一鉤鉤住樹枝,想再回魚就很難,加之魚在不停掙紮又是晚上,很容易脫鉤跑魚。這次就因兩棵柳樹苗造成三次跑魚。

所以大傢以後在類似地方釣魚要註意釣位前面的情況,最好選沒有障礙物的地方,起碼要考慮回魚時是否方便,留有遛魚和回魚的空間,避免出現這類情況造成的脫鉤跑魚。

另外,一定要在把魚遛乏後再往回牽引魚,比如把魚遛翻,回魚抄魚就能一氣呵成。

寫到最後

失敗是成功之母,我感覺能及時總結經驗教訓、增長釣魚知識要比多釣兩條魚更有意義,所以把這次釣魚遇到的問題以及能避免這類問題的方法分享出來,遇有這種情況要謹記上述的三點。這些對部分釣友來說也可能是老生常談,但感覺能起到前車之鑒的作用,起碼能起到提醒作用。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57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