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春季水庫釣魚技巧

立春已过,春天的脚步已然到来,这对于钓友们来说,约个伴,提竿踏青去水库垂钓是最美妙不过了,吹着暖风、闻着花香、静静的等待着上钩的鱼儿. . . . . .下面我就给大家分享南方春季水库垂钓技巧。   南方春季水库钓鱼攻略 1、春季钓鱼出

立春已過,春天的腳步已經到來。對於釣友來說,約好時間去水庫釣魚,吹著暖風,聞著花香,靜靜等待魚兒上鈎,是最美妙的事情。”...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南泉水庫的釣魚技巧。

南方春季水庫釣魚技巧

南泉水庫的捕撈策略

1.春季釣魚前需要做哪些準備?

有經驗的釣魚人總是在出发前做好充分細致的準備工作,包括準備釣具和生活用品,根據釣魚地點選擇合適的交通工具,並了解天氣情況。春季天氣復雜多變,外出釣魚帶雨具必不可少。此外,還需要保證充足的睡眠,給自己充電,並與家人溝通。最好是齊頭並進。

2.春季野釣需要準備什麽釣具?

出发前,檢查釣具、魚餌和其他所需物品,以防遺漏。備用釣具包括鈎、線、浮漂、鉛皮、頭竿尖鉗、小剪刀、打火機等。備用竿頭很重要,野釣經常會遇到竿頭折斷的現象。應該準備兩個竿頭,一個帶小鈎和細線,另一個帶大鈎和粗線,以便根據需要隨時更換。

3.哪種魚竿更適合春季野釣?

春季釣具:軟竿、細線、小鈎。春釣應使用平台竿(手竿),竿要軟,適合長度爲3.6 -5.4米的中短釣竿。因爲在春天回歸的這個時候,萬物復蘇,魚類開始從深水遊到淺水,覓食和交配以大量産卵。這時候用中短竿在淺位置釣魚是合適的!

4.春季釣魚水域如何選擇?

春天,魚喜歡待在有水草的安靜水域,也會遷徙到水溫快速上升的水域。因此,應選擇以下水域:

(1)淺水區:春季釣魚一定要選擇淺水區、岸邊、灘頭和水草地抓魚。

(2)活水:帶上食物和新鮮氧氣。魚喜歡生活在活水區域。釣點應選擇在流動的活水邊、進水口兩側和水草處。

(3)草洞:魚經常棲息在草下,尋找食物,選擇草洞和草邊作爲釣點,肯定會有更好的收獲。

5.南方春天主要釣什麽魚?

華南地區的漁業主要由四種魚組成:鲫魚、鯉魚、草魚和鳊魚,其中春季是大鲫魚和大鯉魚準備産卵的季節,它們必須吃更多的食物,爲生孩子節省更多的營養,因此出現了大鲫魚和大鯉魚的第一個餵養高峰。因此,春天是釣鲫魚和鯉魚的最佳季節,在這兩種大魚經常出沒的水域中,您肯定會有不錯的收獲。

6.北方春天主要釣什麽魚?

在北方,因爲春天氣溫上升緩慢,大多數魚仍然很少活動,吃得不多,所以他們更喜歡釣鲫魚!

7.餌料的霧化是什麽?怎樣才能做好霧化餌料?

所謂餌料霧化是指餌料中的細顆粒在餌料入水後脫離餌料而溶於水中,並在餌料的運動軌跡上形成自上而下的霧化帶的現象。那如何讓餌料霧化效果好呢?

首先一定要選擇質量好的餌料,這是保證霧化效果的關鍵;此外,摩擦次數少時餌料霧化速度快,摩擦次數多時霧化速度慢;其次,水分少的硬餌霧化慢,而水分多的軟餌霧化快。釣魚時,可以通過上述手段的配合來改變餌料的霧化速度。

8.春釣怎麽打窩?有哪些技巧?

春天魚不經常吃東西,所以春天很難打窩。你必須選擇霧化效果好、腥味重的餌料。具體操作技巧如下:

(1)選擇餌料中摻有適量顆粒的粉劑。粉末是主要風味,其風味介於空之間,在水中擴散大,持續時間長。不一定要聞魚味,但光吃餌是不夠的,讓魚在窩裏勉強遊動,從而增加咬鈎的機會,達到多釣的目的。

(2)投餵量應根據水深情況增減。淺水要少,水深一定要加大。當水深超過2米時,需要揉成拳頭大的粉球,或者雞蛋大的球可以成團投出才有效。

(3)及時上鈎。爲了使魚窩不失敗,需要定期補充餌料。當魚窩裏有很多魚,魚被頻繁釣上來時,說明魚鈎下有成群的魚在爭奪餌料。這時候要抓住機會,趕上魚餌,一定會大豐收。

9.春釣鲫魚的時候,野釣鲫魚用什麽餌料比較好?

(1)香型。晚春氣溫回升,魚口不好,魚滑時,選擇濃香型餌料爲宜。在口味類型上,建議選擇一些水果味、蛋奶味或天然穀物味的餌料,並根據溫度的升高進行調整。溫度越高,香味越好,反之亦然。

②腥臭型。在早春,最好選擇含有蝦粉、蠶蛹粉、乾凍蚯蚓粉和紅蟲等動物蛋白的腥味或濃腥味餌料,以滿足魚類在這些季節進行冬季補充或早春生長的能量儲存需求。氣溫越低,天氣越冷,餌料越腥,反之亦然。

10.春天在水庫野釣完全沒有效果。什麽樣的釣位比較好?

(1)定向:在中小型水庫垂釣,應選擇水庫上自由進水口100米範圍內朝陽淺灘的水草,不要選擇下遊深水中的釣位。

(2)水深:2.0m可選?3.0米左右,不要選擇深水作爲釣位。

(3)位置:位置要靠近入水口和出水口,不要選擇前不在山中,後不在山中的地方作爲釣位。

(4)通道:通道應設在安全方便的地方,不宜選擇森林茂密、通行困難的山坡作爲釣位。

11.春天水溫變化很快。魚不吃東西怎麽辦?

俗話說得好?春釣跟著水溫走,鲫魚滿筐?它指出,春釣的關鍵是水溫,只有?跟著水溫走?,去做嗎?魚滿筐?這就是實際情況。春天,尤其是早春,氣溫、水溫、地溫都較低,釣魚不跟著水溫走很難有所收獲。那麽,如何跟隨水溫呢?

對於春釣來說,首先,我們應該將該地區五天波動的平均溫度與所釣到的魚的適宜溫度範圍進行比較。比如鲫魚在15℃ ~ 28℃時食欲很強,但在5℃ ~ 15℃和30℃以上就不好吃了,4℃以下基本不吃。由於氣候決定溫度,而溫度又影響水溫,水溫的升降滯後於溫度,且當日最高水溫低於最高溫度,因此在5℃ ~ 18℃的溫度下釣鲫魚是可行的,但最低水溫上升到8℃以上才會生效。如果您喜歡草,鲢魚,鳙魚和其他耐高溫和耐低溫的魚種,則在仲春後水溫進一步升高之前不會捕獲更多的魚。

12.什麽樣的浮漂適合春天?

春天魚剛開始吃東西,吃的不多,嘴巴也沒長大,吸力也不強。但是一旦它們吃了東西,一些魚就會抓住魚鈎並迅速吐出來。俗話說得好?春魚吃鈎快如箭?。

因此,在春季釣魚時,需要選擇高靈敏度的台釣浮漂,可以選擇蘆葦或納米材料作爲材料;在形狀上可以選擇棗核型。靈敏的標志杆反映了魚在水底的遊入、吞咽和吐痰情況,可以及時準確地了解魚的攝食狀態,杆內魚率高。在春天,台灣有許多捕魚活動,浮標有很大的貢獻。

13.哪種類型的挂鈎適合彈簧?

春天是釣鲫魚的最佳時節。由於鲫魚嘴小、唇薄、性情溫和,因此建議使用細鈎的小袖鈎,如伊豆和海西鈎。

魚鈎類型應根據餌料種類選擇,蚯蚓、沙蠶等餌料應選用長鈎;短鈎應該用於食物誘餌,如面粉誘餌和壞食物。

14.哪種類型的魚線適合春季使用?如何配置釣組?

春季釣組的配置。釣組包括:魚線、浮漂、泰空豆、8字環、鋁底座、魚鈎等。它們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環環相扣,如果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大大降低中國魚的出欄率。針對初春鲫魚咬鈎100克左右,口小、口輕、信號弱,魚上鈎後掙紮力比夏季小的特點,釣組配置如何?又細又小又聰明?。

南方春季水庫釣魚技巧

子線應爲0.2 ~ 0.4,釣鈎應爲1.5鈎距的細鈎套鈎。8字形環和鉛底座應該是小尺寸的,小尺寸也應該用於Tai空豆。其目的是減少線組在水中的運動阻力,從而增加釣組的靈敏度,並在魚尋找誘餌時放大信號。如果使用超軟子線程,漂移消息將更清晰地反映出來。超軟子線是製服小嘴、輕嘴和狡猾嘴魚的利器。

主線的數量一般比子線多2.0倍左右。0.6以下的副線可以搭配1.0 ~ 1.2的主線。總之,釣早春鲫魚的線路原理是什麽?甯細勿厚,甯軟勿硬?。另外釣小鲫魚要滿竿,線要繃直。魚一吃完就漂,馬上就反映出來了。如果魚線鬆散且不直,魚可能無法漂浮並在進食時发出信號。

15.春天的天氣復雜多變,那麽哪種天氣會更適合釣魚呢?

春天是一個天氣多變的季節,尤其是在南方的雨季。總是下雨,所以雨天不適合釣魚?答案是否定的,春雨對氣溫的升降影響不大,尤其是三四月份的雨水,更是給大自然增添了清爽的氣息。因此,在春雨中捕魚已成爲漁民的共識,尤其是鲫魚。

春雨一般稀薄而連續,有時持續幾個小時,有時飛有時停。如果伴隨著停時有陽光,下雨時有霧的景象,那就是鲫魚咬鈎最旺的時候。

春天如何在有海竿的水庫釣魚

在水庫釣鯉魚時,由於台灣魚線組合不合理,許多漁民切向跑魚。水庫屬於野生環境,即使是養殖水庫也屬於半野生水域,裏面鯉魚的個體變化莫測,小到幾兩,大到幾十公斤。因此,在台灣設置的魚線上必須有合理的匹配,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切向魚逃跑的現象。

一、春冬季水庫野釣鯉魚線路組合

春天和冬天是水溫低的時候,鯉魚的生命力不強,力氣也沒有夏天和秋天大。因此,這兩個季節在水庫釣鯉魚時,線組可以稍微細一些,一方面是因爲鯉魚的力量沒有那麽大。另一方面,隨著鯉魚活性的降低,鯉魚吸餌的能力也沒有那麽大了。如果還是用秋冬夏之類的粗線組,魚嘴反應會很小,或者根本不會有漂移的消息。春冬季水庫釣野生鯉魚的線路組合,副線宜爲1.5或2.0,主線宜爲2.0至3.0,鯉魚1號漂或鲫魚3號漂基本可以應付春冬季鯉魚。在選擇魚竿時,由於線組較細,因此魚竿應稍微軟,37鍵更合適。當然,最好搭配繩子以防萬一!

二是結合水庫夏秋季野生鯉魚釣線

夏秋季水庫水溫高,鯉魚生命力最旺盛。這時鯉魚沖擊力很強,瘋狂吃東西。這兩季要特別注意台詞的組合。我們甯願用粗線而不是細線。一般在這個夏秋季節,在水庫釣鯉魚時,我選擇線組,副線使用3.0號有時甚至達到4.0號,主線使用5號或6號。當我不知道水中的鯉魚有多大時,我甯願使用更大的線組,而不是釣到一條大鯉魚,最後跑偏切線。如果釣友真的想用細線的話,建議釣友可以使用帶輪子的岩石魚竿進行野釣。選擇浮漂時,鯉魚浮漂2號或3號都可以,主要看水深。大一點的浮漂可以過濾掉一些小雜魚的信號。你可以使用稍微硬一點的魚竿,28音和39音的魚竿,但你仍然需要加一根繩子!

以上是老釣手根據水庫一年四季鯉魚活動量的變化,分析出的各個季節在水庫釣鯉魚時的配線技巧和注意事項。希望對一些釣魚新手在水庫打大鯉魚有所幫助。

春調水庫整個攻略:第一,選點在春調水庫築巢是關鍵。

第一,在春調水庫擇點築巢是關鍵。

春季如何釣水庫?釣魚人首先要了解水庫的分類,才能把握不同類型水庫的最佳垂釣時機。水庫分爲兩類:一類是丘陵水庫(又稱“山地水庫”)。丘陵水庫一般四面環山,水域面積大,水深,最深處可達100-200米。由於水深較深,水溫上升緩慢,此類水庫的魚類投餵延遲,每年6月初天氣炎熱時才開始投餵魚類。例如,華亭湖水庫、萬佛湖水庫和港灣水庫是丘陵水庫,6-9月是魚類攝食的最佳時間。去年9月,在華亭湖水庫舉行的2005年全國南北釣魚大獎賽中,234名漁民在華亭湖安營紮寨72小時。我釣到一條7.5公斤重的鳙魚,北京漁民闫景泉釣到一條7公斤重的大鯉魚。許多漁民也收獲頗豐...另一個是平遠水庫。這種水庫的水很淺,通常只有10~20米深,最深的地方也只有40~50米,所以釣魚很早。在我們那裏,三月春暖花開,水溫迅速上升,魚類活躍,因此漁民可以捕魚。衛老河水庫和杜集水庫是平原水庫。3月10日,我們當地的漁民吳大奇等人到衛老河水庫捕魚,一天大部分時間都在5公斤以上。

在春釣水庫中,釣點的選擇和築巢是關鍵。釣點的選擇不能一概而論,而應根據不同的天氣、魚情和水情量身定製。我平時喜歡在水庫釣大魚,所以我經常選擇地形復雜的懸崖附近的水域作爲釣點,因爲大魚隱藏在這裏,大魚經常光顧這裏尋找小魚小蝦,所以漁民應該找到正確的魚道。同時,我們應該做好工作。需要強調的是,窩要做大,最好用小麥、玉米和菜籽餅在平遠水庫打窩,這樣魚才能來得更快。有條件的釣友可以使用打窩,即每天在发現的固定釣點打窩,持續六七天,直到窩內出現大量魚星,甚至有魚躍出水面。這個時候釣魚效果會更好。有一次在杜集水庫,我通過打窩買了幾百公斤的餌料,在同一個釣點打窩近十天,把庫內的大魚誘到這裏,直到窩裏的魚轉直。結果大魚一條條被拖上岸,弄得我胳膊酸疼,釣得特別好!我還釣到了一條30公斤的大青魚。我用了一個5.3米的岩石魚竿,一個中統或外導環,2號主線,1.2號副線和2號新關東鈎。但是釣魚人可以根據自己釣魚的大小來選擇合適的線組。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天氣轉暖,漁民可以嘗試去水庫進行夜釣。晚上,水庫周圍很安靜,大魚開始遊到岸邊覓食,所以晚上被抓的人大多是“大家夥”。在水庫裏釣大魚真是驚險又刺激!

春釣水庫攻略:第二,水庫釣魚不固定,多做魚就好。

第二,庫釣不固定,多釣到魚就好。

水面深、魚頭薄是水庫的特點之一。釣魚水庫不像精養魚池那麽小,魚有一定的密度。即使餌料不對或者釣法不對,你還是可以釣到的,只是數量上的區別。在水庫釣魚顯然不同。有時候釣點選對了,餌料對了,釣法不當,也可能導致“無收獲”。水庫中的魚很容易受到季節、溫度、風力和溶解氧變化的影響。魚類的習性和活動很難掌握,人類活動、漁場周圍的環境和動植物的種類等因素或多或少地影響著垂釣。即使在像江蘇句容山侖湖這樣魚情良好的水庫中,也存在同樣的問題。所以水庫釣魚一定要對水庫的魚情和水情有了解。根據被釣魚的習性和食性,有針對性地使用餌料,采用有效的釣法。只有堅持這種庫釣原則,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根據輪山湖水庫春釣的情況,談一談對春釣水庫的認識:

首先,選擇釣位。在輪山湖水庫釣魚時,首先要了解水庫的深度,根據釣到的魚的習性找出魚的藏身之處。山侖湖的基本水情是西高東低,大壩以西水深約1.5 ~ 2米,是海竿垂釣的好去處。如果您使用手竿釣魚,您不妨繞過大壩或小山,因爲那裏的平均水深約爲3.5 ~ 4m,而且大多數魚都是舊釣點,魚有在那裏覓食的條件反射和習慣。因此,在水溫基本能夠滿足魚類需求的情況下,您應該選擇深水中的釣點來捕魚。

第二,選擇釣組。水庫裏的魚頭雖然細,但魚的種類很多,差異很大,大魚有幾十公斤,小魚只有幾十克。釣具組合很難有一個標準的固定型號,增加了釣具配置的難度。處理辦法只有一個:以主力魚爲目標,兼顧其他魚,這樣一樣要換。筆者在水庫釣魚的經驗是,最好選擇長竿或4.5~5.4米的岩釣竿。它的優點是:可以應付大魚喜歡弱光而不敢靠近岸邊的習性;它可以遠離河岸的噪音和其他不利於釣魚的因素。岩石魚竿也便於遛魚,避免了在清澈的水中,陽光通過折射將漁夫的身影暴露在魚的視線中,使魚不敢咬鈎。大魚使用粗線,尤其是在水庫中,只有粗線才能抵禦大魚的沖擊。但是一味的“粗”是錯誤的觀點,因爲魚的大小不一樣,魚線也要有粗有細。根據以往的實踐,筆者認爲主線不宜大於0.30 mm,子線不宜小於0.15 mm,這樣配置的線適應性廣,既能釣大魚,又能釣小魚,兩者兼容。浮標的使用可以根據當天風力的大小來選擇,小標簽代表小風,大標簽代表強風。吊鈎可以是4 ~ 5號套筒或小荠6 ~ 7號吊鈎。這種魚鈎的使用範圍很廣,大魚小魚都可以,可以擦餌也可以拉餌釣魚,而且變化比較隨機。風大浪大,水庫有水流。如果使用小水滴,很可能會錯過標記,只有大水滴才能穩定釣點中的魚鈎和魚餌。只有大的沈子才能在有風的情況下將餌料抛入釣點,否則很難抛投。釣組可以配兩套,一套釣底,一套釣漂。

第三,築窩誘魚。野生魚對餌料不挑剔,無論是香餌、腥餌還是顆粒餌,它們都歡迎,所以對餌料不要有任何要求。雖然對餌料的種類沒有要求,但對餌料的狀態有要求。水庫釣魚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漁夫想抓什麽就抓什麽,這並不符合他的意願。有時他想釣底層魚,但引誘中上層魚往往適得其反。因此,在打窩時需要考慮使用廣譜餌料在整個遊泳層誘魚。筆者的餌料是由菜籽餅、小麥、麸皮、商品餌等製成。這種誘餌含有霧化的成分和顆粒,它們會落到底部。它最大的優點是底部同時漂浮和吸引魚。打窩可以吸引不同的魚,你可以釣到哪個遊泳層有魚。山侖湖的基本魚情是先在中層和上層捕魚,兩三個小時後在底層发現魚。

第四,釣魚沒有固定的方法。在水庫釣魚是很偶然的,不一定只用一種釣法就能釣到魚,尤其是在大型水庫。一般的做法是用廣譜餌誘魚,並根據窩點的實際情況改變釣法。比如用手搓餌水底無魚,可能改爲拉餌釣浮漂(因爲輪山湖水庫魚多),浮漂不用動作就能釣離水底。如果仍然沒有行動,您可以繼續向上尋找魚,直到浮標移動。如果餌釣失敗,還可以搓餌釣底。如果還是沒有魚,你可以從很多方面找到原因。你可以給魚窩添加魚餌,改變釣點或釣其他魚。2005年4月25日,筆者在山侖湖釣魚時遇到上述情況。當時,在鋪完窩後,他在水底釣了一上午也沒釣到多少魚。作者懷疑他沒有用較少的餌料吸引魚,所以他投了大約1公斤的餌,然後改爲拉餌。結果,中午的時候,他釣到了10多斤魚,下午的時候,他來到魚窩裏摸魚的消息並擦餌。總之,在圖書館抓魚沒有固定的方法。

春釣水庫攻略:三是線組要科學,餌料要合理。

三是線組要科學,餌料要合理。

3月初,我和釣友兩次去江蘇徐州團結水庫釣魚。水庫建於20世紀70年代初,水域面積1500畝,水深2-6米。主要魚種有鯉魚、鲫魚、草、鳊魚、鲢鳙等。這些魚大小不一,最大的魚達到50公斤以上,5公斤以下的魚占大多數。

第一次捕撈時間是3月4日,漁獲物5.5公斤,單尾重1.25公斤。3月10日第二次捕撈釣獲60公斤,單尾最重3.25公斤。春天在水庫釣了兩次魚,仔細分析了得失。我有以下經曆:

首先,準備工作必須充分。早春時節氣候多變,尤其是每天的氣溫、風向和風力都有很大的差異,所以大家在去釣魚前要先關注天氣預報。如果遇到低溫、大風等不利天氣,最好不要出行。其次,要仔細檢查魚竿,準備不同類型的主線和子線,並準備好底窩和餌料,準備好幾種餌料。

第二,合理選擇釣位。隨著氣溫上升,魚類正在靠近岸邊覓食。因此,應檢測釣位前水域的水深。一般水深在2~2.5米左右,線滿時在1.5平方米的扇形區域測量水深相差不大的區域。同時,由於魚對聲音敏感,應盡量保持安靜,同一釣位之間的距離應保持在50米以上。

三是線路組合要科學。實踐證明,早春水庫垂釣使用4.5米和5.3米魚竿爲宜。早春大魚基本都在水庫深處,岸邊的一般都在5斤以下。因此,不宜使用較粗或過細的線組進行在線組匹配。一般主線1.5或2.0,副線0.8或1.0。應根據魚情隨時更換,子線長度爲45~50厘米。

四、底窩、餌料要合理。早春,鲫魚、鯉魚一般是水庫垂釣的目標魚,腥香是主要餌料。底窩和餌料所用的材料也要基本相同,這樣才能提高出釣率。我喜歡用“霸、劍、山”和“麥香誘”系列餌料,效果特別好;基窩的主要成分是玉米和豆粉,以3: 1的比例加入“巨巴丸鯉魚”和“麥香優3號”,並加入適量的蝦粉(約50克),總用量應在3公斤以上,用手抛投一大團餌料(拳頭大小)製成基窩。

水庫春釣底窩的材料和用量是最關鍵的環節,決定了誘魚的速度和數量、魚停留的時間長短等。,且不容忽視;同時,爲了提高出釣率,在釣點附近也做了1.5平方米左右的底窩,並把底窩做成扇形區域。一方面可以增加誘魚數量,另一方面可以有效避免抛竿不準、風向風力變化等不利因素造成的影響。餌料要與底窩一致也是有效提高出釣率的關鍵因素。同時要注意餌料的狀態,建議加入適量的拉絲粉和雪花粉。

五、應合理把握和控製垂釣節奏。在實踐中,我觀察到底窩通常在魚上桌前放置約2~3小時。因此,爲了提高誘魚速度,在下完底窩後,要不斷使用手竿,搓大餌(拇指和手指的大小)並不斷打餌,如果沒有釣到魚,平均每分鍾抛竿一次;連續垂釣後,當发現窩內有大量魚時,我們仍以此頻率抛竿並及時補充窩餌。相信會有很大的收獲,釣魚人不妨一試。

春釣水庫攻略:第四,水庫定期釣春鲫。

四、水庫定期釣春鲫魚。

春季的氣候有兩個特點:一是早春氣溫具有重復性,二是仲春以後氣溫迅速回升。無定位釣魚的感覺更明顯。了解這些規律將有助於春調水庫的選址。根據作者的觀察,這些法律大致如下:

第一,大圖書館之後的第一個小圖書館。根據我自己多年春釣水庫的實踐,我发現幾個主要水庫的漁場都有不同的魚。當最低氣溫在-5℃至5℃之間,最高氣溫在12℃以下時,大石橋水庫下遊的兩條支流和鐵佛寺水庫下遊的三條支流最先捕撈,其他水庫安靜。當最低氣溫穩定在6℃以上,最高氣溫穩定在15℃以上時,大型水庫鲇魚山水庫的上遊進水渠也餵魚。

爲什麽大石橋和鐵佛寺兩座中型水庫每年都會先開鈎?一般認爲,在它們的深水區附近有相對獨立和開放的淺水區:在初春,當溫度迅速上升時,魚很容易暖和起來並回到寒冷的環境中。

第二,先上後下。就一個水庫而言,除了大石橋水庫和鐵佛寺水庫外,其他水庫幾乎都有捕魚區,魚類首先集中在捕魚區,然後逐漸向中遊轉移。中遊會有一個短暫的穩定期,當中遊無魚可捕時,春釣就結束了。

從一個分支來說,如果將春季的好釣點製作成計劃並標上時間,那麽釣點通常從頂部開始,然後幾乎每天都向下移動,直到這個分支中沒有魚爲止。如果天氣持續升溫,這種情況尤爲明顯。自今年3月初以來,氣溫連續20多天上升,但沒有太多反復。七裏沖水庫被稱爲最佳“冠軍”釣位,清塘坳水庫的“冠軍”釣位下移了100多米。

第三,先淺後深。無論哪個水庫,春釣一般都是從淺水區開始。這種淺度因不同的儲層而異。有些可能淺至一米,而另一些則必須在一米或更深的水域中。原來的釣點大石橋和鐵佛寺只有1米深。在七裏沖和清塘坳水庫,離岸邊幾米遠幾乎就能看到盡頭。然而,隨著溫度的升高,魚很快就會在淺水中被捕獲。用手在2~3米的深度釣魚,用魚竿在4米左右釣魚可能會更好。這種情況在去年春天的蓮花山二號水庫也非常明顯。水庫從上到下只有500米長,水從西向東流。河道在南側,北側以前是梯田坡地。起初,西側的釣位是西頭上方最淺的地方。同時,南側釣位普遍好於北側,魚鈎打在南側。然而,這些地方只有幾天是好的。只要南邊看到魚,它就很快被北邊取代。這個2-3米深的區域成了魚竿組裝區。

第四,先遠後近。與深淺規律相對應的,還有一個遠近釣的問題。過去,在用串鈎釣春鲫之前,在用開竿釣魚的那些日子裏,釣友們都在競相抛鈎和遠釣,誰的竿最長誰就有優勢。當溫度升高,最低溫度達到12℃左右時,魚開始靠邊,遠釣毫無意義。近兩年用串鈎釣春鲫比較容易說明問題。串鈎釣法使各水庫從冬到春釣春鲫的時間分別提前了一周到十天!然而,一旦魚竿上釣到魚,串鈎上釣到魚的比率就會一天比一天差。

爲什麽會這樣?猜測是早春食物很少,魚只是爲了取暖才來上遊,但爲了安全和邊緣水溫的快速變化,魚不願意遊到近岸。當溫度上升,真菌和草发芽,昆蟲和蝦活躍時,魚會競相在近岸覓食。

南方春季水庫釣魚技巧

第五,先大後小。因爲缺少食物,魚卵多的魚過了一個冬天就是吃食物的時候,所以沒有理由不吃送到嘴裏的食物。這一點在用線鈎和長竿釣魚時最爲明顯。抛鈎下魚是常事,很少吵架,大個體鲫魚多。但是釣魚時,水越深,釣得越近,魚越小。似乎當鲫魚有多種食物選擇時,它就恢復了“理智”,越來越不容易“上當”。

第六,先葷後素。剛開始時,用蚯蚓作餌料的效果比用素餌好得多,尤其是用精力充沛的大中型蚯蚓。隨著天氣變暖,當短竿可以釣到魚時,使用素食餌和使用蚯蚓沒有區別。後來,吵鬧的魚的數量增加了,蚯蚓留不住鈎,但素食餌中的魚獲率更高了。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45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