鲢鳙線組連接方法
推荐答案钓鲢鳙绑线组需要先取出准备好的线,在连接饵笼前打一个结,取出钓线对折三次,在离线顶部三厘米的位置打结,打结绕圈的时候最好是绕两圈然后在第一个结上方五厘米的位置再打一个结,最后将饵笼装好就可以。线组有两种绑法:鲢鳙钓得不深。首先买一个
推薦答案
鲢鳙綁線組需要先取出準備好的線,在連接餌籠之前先打一個結,取出魚線對折三次,在線下三厘米的頂部打結。打結時最好繞兩圈,然後在第一個結上方五厘米處打一個結,最後安裝誘餌籠。
綁線組有兩種方法:鲢鳙釣不深。首先買一個花籃,然後把鲢魚和鳙魚的餌料放在裏面。準備漂浮一些太空豆。然後用第一種方法系好。在主線上,首先提供一個太空豆。然後把大肚子浮進去。然後,再加入一個太空豆,兩個太空豆可以控製水深。在漂流物下挂一個花籃。這種方法比較簡單,適合初學者。同一設備還有一種捆綁方式,水深可自由調節。
海竿釣鲢鳙的技巧
1.更重要的是在海竿上找到鲢鳙被捕獲的水層。釣鲢鳙時,早上和晚上要淺釣,中午要深釣。氣壓低,溫度高,氣壓高。釣魚時,可以控製餌料的水層,從上到下搜索鳙魚。
2.鲢鳙主要靠煙熏進食。釣魚時要注意控製餌料的霧化效果。霧化效果差的鲢鳙更難釣。
3.鲢鳙最喜歡的餌味是酸臭餌,也可以適當添加一些腥味重的餌料,但在小雜魚多的時候不是特別適合。
4.鲢鳙海竿釣最適合定點垂釣,對抛竿的技術要求比較高。你可以用閑置的投擲杆和球形漂移打進去,並用定位鉛定位。
5.海竿釣鲢鳙時一般選擇水面比較大的水域,一般選擇水面較大的深水區、入水口、僻靜處,不適合在水流湍急的水域垂釣,餌料消耗過快。
釣鲢鳙有3+2、5+3、6+4、7+5線組。具體操作方法:取出魚線,對折三次,在離線3厘米處打一個結,打結時轉兩圈。打結後,在第一個結上方5厘米處再打一個結,同樣做兩次。
3+2線組:釣鲢鳙可用3號主線和2號副線,釣鈎可用5 ~ 6號史燚鈎和2號新關東鈎。這種線組最適合釣5公斤以下的小鲢、鳙魚。
5+3線組:5號主線和3號副線可用於釣鲢鳙,7 ~ 8號史燚鈎和3號新關東鈎可用於釣魚。這種線組最適合釣10公斤以下的鲢鳙。
6+4線組:釣鲢鳙可以用6號主線和4號副線,釣史燚泥溝鈎9 ~ 10號和新關東鈎4號。這種線組最適合釣20公斤以內的鲢鳙。
7+5線組:可以用7號主線和5號副線釣鲢鳙,11 ~ 12號史燚鈎和5號新關東鈎等。這種線組最適合釣30公斤以下的鲢鳙。
釣魚技巧
1.時間:鲢鳙是溫血魚類,在一定水溫範圍內,其食量與水溫成正比。春天天氣晴朗時建議中午去釣魚,夏天建議全天去釣魚,秋天建議白天去釣魚。冬季氣溫低,不適合釣鲢鳙。
2.釣點:鲢鳙耐缺氧能力差。只要水中缺氧,它們就會漂浮甚至死亡。釣鲢鳙一定要選擇風浪較大的水域或進水口、入水口等溶氧較高的地方。此外,鲢魚和鳙魚也喜歡在開闊水域活動和覓食。
3.餌料:鲢魚和鳙魚是典型的濾食性魚類,它們通過鰓的特殊結構過濾水中的浮遊生物,對酸味食物非常感興趣,對變質食物有食欲。釣鲢鳙常用的餌料有鄧剛浮釣、天元、殺鲢鳙、爆破。
4.漂:鲢鳙以漂爲主。在漂流過程中,它們可以帶餌或空鈎漂浮,但無論如何調整,都必須確保雙鈎可以懸挂。釣魚時,他們可以從水面以上1米處逐漸找到魚層,直到他們可以穩定中間的魚。
5.提竿:鲢鳙的漂相因釣法不同而不同。例如,用海竿和硬餌釣鲢鳙時,漂相往往很粗糙,而用手竿和軟餌釣鲢鳙時,主要是抓口和漂黑。此外,天氣和水的條件等因素也會影響鲢鳙。
其他答案
【/h/]用海竿釣鲢鳙比較省力,不易出魚,不怕風浪。釣友們可以試試。用海竿釣鲢鳙時,也要注意線組的搭配。
1.魚鈎
【/h/]鲢魚和鳙魚的嘴很大,因此建議漁民使用更大的魚鈎,例如史燚的10號魚鈎,甚至14號和15號魚鈎。此外,一些漁民認爲應該有盡可能多的魚鈎來釣鲢鳙,但事實並非如此。鲢鳙的霧化餌料在水中總是沈得很慢,所以上鈎的魚大多挂在下鈎上,所以不需要太多的魚鈎。此外,太多的鈎子也會有一些缺點。第一,魚鈎太多容易相互纏繞,會給釣魚造成很大的不便。二是因爲鲢鳙的餌料容易霧化,容易造成小雜魚的侵擾。所以建議釣友不要挂太多鈎,釣鲢鳙時只需2-3鈎一鈎即可。
2.釣絲
【/h/]用海竿釣鲢鳙對魚線有一定的要求,需要選擇高強度且相對柔軟無毛的魚線。建議釣友選擇5號以上的釣線作爲主線,以保證其強度。也有釣友要經常檢查釣線。一旦发現魚線蓬鬆或破損,要及時更換,避免出現斷線跑魚的情況。
3.漁船
【/h/]爲了用海竿釣鲢鳙,考慮到鲢鳙的體型和魚線容易受損的情況,建議釣友選擇4000以上型號的金屬漁船,存放線要在150米以上。用海竿釣鲢鳙時,魚線的第一節經常損壞,因此必須有足夠的儲線量。在釣魚過程中,一旦发現魚線損壞,應直接降低。而且,在遇到大鲢鳙魚時,我們可以確保有足夠的魚線來應對它們。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3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