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時候釣浮比釣底好呢?

大雨之后大雨一来,更能给水质带来丰富的溶氧量和食物,且越往顶层食物量越多,同时呢,因为是大雨,一些小的急流会使水下的泥沙泛起来,比较混浊,因此当大雨刚刚之后许多鱼是不喜欢立刻往水下去的。因此抓住这个大雨刚停的时机,打中上层水为更能有获得的。

大雨過後,當它來的時候,它可以給水質帶來更多的溶解氧和食物,越到頂樓食物越多,同時,因爲是大雨,一些小急流會使水下的沈積物上來並變得渾濁,所以許多魚不喜歡在大雨後立即下水。因此,最好在大雨剛停時抓住機會,打中上水。

什麽時候釣浮比釣底好呢?

小雨天、陣雨天

在小雨天,降雨量不大,不會對水位變化産生太大影響。在小雨中,水的頂層會更涼爽,溶解氧含量更高。由於溫度和氧氣的特性,鲫魚會上升到中上層,因此您可以嘗試漂浮。釣魚浮漂更容易受到風和雜魚纏繞的影響。下雨天經常有微風或無風,這種天氣水皮沒有雜魚,所以魚漂自然沒有問題。

在釣法上,可以用台式釣釣半水,可以用較長的子線,也可以提鉛墜玩飛鉛釣,這樣可以增加餌料的擺動幅度和時間,花更多的時間釣鲫魚。有小陣雨的天氣也有類似的效果,降雨量很少。通常,只有水皮的水溫和溶解氧得到改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太陽魚在陣雨之後將非常難以捕獲,並且在陣雨之後仍然會是多雲的。

通過天氣找到魚層

當天氣突然變化時。或者天氣炎熱無風。此外,當氣壓較低或溫差過大時,魚會漂浮或從底部漂浮。在這個時候,魚會因爲缺氧而沒有尋找食物的欲望,所以此時不容易釣魚。

通過魚類的生活習性找尋魚層

一般來說,我們都知道不同的魚因爲體型不同,所以它們的生活習性和覓食地點也不同。像鯉魚、鲫魚、鲱魚和鲶魚。這些都是底層魚。傾口,鲢魚和草魚都屬於中下水平。一般來說,小鲫魚會遊到水面上方,或者浮到水面尋找食物,這是它們自己的生活習慣。

找大水面,水深更好、水質清澈的海域也更好

在同樣炎熱的天氣下,你會发現魚塘和小河溝裏的魚會漂浮甚至浮頭,如果死水或水體幾乎都在那裏,這種情況就更明顯了。但水面大、水質清澈的地方不會。原因是水面洪水越多,水溫受溫度的影響越小,大水面的溶解氧越大。如果水體稀薄,就不太可能缺氧。

在這種地方,魚會根據水溫和溶解氧選擇適合它們活動的水層。如果你在一米內抓不到它,你可以把它改成2米或3米,直到你找到合適的爲止。沒有坡度的地方,深淺遠近差不多,水溫總體比較淺,水溫不分層,水下溫度和水表溫度差不多,比較容易缺氧。這種情況下,停就是停,換個位置也沒用。

怎麽抓白條?

捕捉白條最有效的方法如下:

首先,選擇釣魚天氣

要想獲得理想的收成,選擇合適的天氣非常重要。雖然白條在溫度升高時更活躍,但與鲫魚捕撈相比,在天氣選擇上仍有差異。

我发現雨天不如晴天。在晴天,陽光更強烈,水溫更高,白色條紋會更活躍,甚至會遊到水面覓食。當然,這並不意味著你在下雨天完全不能捕捉到白色條紋。每次釣魚都有一定的概率。就像夏天晴天的時候,鲫魚的咬鈎弱,但也有釣友連杆。

雨天不是特別適合釣白條,刮風天也不理想(微風很好)。主要原因是白條草屬於遠洋物種,因此遠洋物種中的水溫對其覓食和活動有很大影響。如果風雨導致水溫下降,白條可能會躲藏或遊到更深的水域。

第二,選擇合適的釣位

在釣位的選擇上,我覺得釣白條和釣鲢鳙差不多。你應該尋找一些開闊和相對較深的地方。即使你選擇在水皮漂浮甚至釣魚,整體水深仍然相對較深,這是我的經驗。

在一些出水口,也就是水繼續流動的地方,白條喜歡聚集。這裏的溶解氧含量高,食物豐富。然而,在這些地方使用手竿釣魚可能並不合適。可以考慮用抛竿和七星鈎。

三、釣具的選擇

1.釣魚竿:

理論上講,魚竿越短越好。我個人建議選擇4.5米以下(不含4.5米)的魚竿,因爲釣白條需要頻繁操作,魚竿太長會很累。即使你不覺得累,你的身體也會誠實地告訴你,後期的操作自然會變慢。

2、線路組:

理論上,線條越細越好。有些人在釣白條時會使用0.4+0.2或0.6+0.3的組合。細線肯定更有效,但在實踐中,我不會使用這樣的細線。即使我是專業的白條釣手,我使用0.4的子線也是最謹慎的,一般在0.6左右。至於主線,選擇0.8或者1.0。

第四,使用較粗的線條有兩個原因:

1.如果釣浮漂時沒有口,我會直接改成釣底。正常釣鲫魚或鳝魚時,我常用的組合是1+0.6。

2.爲了提高效率,你必須使用留置針。用太細的線飛線,損傷率高,尤其是初學者(因爲正常的飛鈎是接觸擋針的,新手往往先用線接觸)。

五、挂鈎的選擇:

至於鈎的大小,以袖鈎爲例,可以用1號或2號,如果線很細,可以選擇5號..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人喜歡抓麥穗或麥穗,所以他們會選擇非常小的魚鈎,因爲麥穗和麥穗都比較小,魚嘴也比較小。但我認爲使用一個或兩個白色條紋挂鈎就足夠了。

六種彩車可供選擇:

釣魚浮漂時,最好選擇整體長度較短的浮漂,因爲它們可以更快地站起來並接收信號。如果你是在水底釣魚,或者釣魚浮漂的深度超過1.5米,那麽你可以選擇長尾的棗核浮漂。這樣可以更好地捕捉信號。

七、餌料的選擇

什麽時候釣浮比釣底好呢?

釣白條時,你不必打窩,完全依靠餌料的頻率和霧化來誘魚。因此,我不會詳細討論嵌套的問題。如果你真的想用窩料,你可以選擇粉狀的商品窩料、菜籽餅或乾花生。不要一次放太多,定期補充即可。

關於餌料,我首先建議選擇比重小、霧化效果好、顆粒細、有一定腥味的餌料。所以我個人喜歡用4號鲫魚、6號鲫魚等餌料。這個配方我用了很多年了,也適合釣小鲫魚。

當然,市場上還有很多其他選擇,如天元的、紅色風暴、華的小粉餌、小黃餌等等。種類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

八、釣魚深度的選擇

通常主釣浮漂,深度在0.5-1.5米之間。我更喜歡在一米左右的水層釣魚。但是,釣魚時水層不是固定的。如果你发現釣魚一開始很淺,比如0.5米,但沒有口,水面上也沒有動靜,那麽你必須看得更深。

相反,如果你在1.5米或底部開始釣魚,但你在水中漂浮後不能立即翻身,並且你一直躺在水面上搖晃,這意味著魚正在淺水中攔截食物。這個時候你應該淺釣。

捕魚方法

1.流杆釣法

流杆是一種短的傳統杆,因此沒有必要專門準備它。魚竿的長度爲4或5米,畢竟白條不會在很遠的位置。建議使用七星漂釣組浮漂,使用細長柄鈎,魚線0.6-0.8,可以和魚竿一樣長或略短於魚竿,方便快速換餌出魚。

七星多飄幾顆,只要能飄。巢材可以是用羊油炸過的麸皮,打濕後可以成群地撒在窩裏,以迅速吸引成群的白條進入巢中。在不到一米的深度釣魚是可取的,但用餌,有很多變化。

2.台灣釣法

台釣更強,最適合釣白條等小魚。因爲台釣的魚竿本身是最輕的,坐著釣魚更舒服。選擇3.6-4.5鲫魚軟竿,主線1號,子線0.6-0.8,子線可以短一點,可以有效防止子線彎曲打結。

用吃鉛一克左右的浮漂就行了,浮漂尾部略長,方便釣魚和釣魚出行。鈎2-3個薄袖鈎非常合適。可以用比重輕的餌料,又香又腥,拉餌投餌。

釣白條有什麽技巧?

誘漂效果更好。使用快速轉動的浮漂,並使用誘餌將浮漂調整到四眼、五眼或六眼。魚鈎使用1號無倒刺套筒鈎,魚線使用0.6號主線+0.4號線規,魚餌使用魚餌。只要深耕細作。我已經習慣了浮子尖端與鉛皮齊平的事實,因爲如果我釣得較淺,子線就會纏在魚尾上。

釣魚時注意頻率,在沒有口拉杆逗魚的情況下漂浮到位,並在擊打前立即提竿並再次上鈎。釣魚時,您可以用齒輪針挑魚,這是最快的。你也可以用釣魚線拉緊並拉到護魚板或水桶的口部,然後在你釣到魚時就可以卸魚了。

擴展答案:

鲇,鲇亞科?一個屬的物種。又名青鱗、鲦魚、鲦魚和藍刀。它是一種常見於河流和湖泊中的小魚。分布於中國東部河流平原地區。

體長約70 ~ 140毫米,體側扁平,後腦勺輪廓平直,腹側從胸鳍底部至肛門有皮質腹肋;頭尖,略呈三角形,口端位置,口裂斜向上;下咽齒3排,圓錐形,末端尖而呈鈎狀;側線是完整的,它在胸鳍基部的背部和頂部以明顯的角度急劇彎曲。

身體下半部分行走,到達臀鳍上方,向上彎曲至尾柄中部;背鳍位於身體中部,有硬刺;臀鳍位於背鳍基部下方,無硬刺;尾鳍深深分叉,下葉略長於上葉;體背部爲青灰色,側部和腹部爲銀白色,尾鳍邊緣爲灰黑色,其他鳍爲淺黃色。

1.魚竿和線組的選擇,魚竿要輕,因爲刷白的頻率很高,而且3米6和4米5的長度比較適合。線材組可以是1.0+0.6或0.8+0.4,問題不大。最好將電線對齊,這樣便於操作。子線的長度要控製在10 cm左右,不要太長,否則會容易纏繞打結。我最常用的1.0+0.6,把白條刷薄後,可以在底部釣鲫魚。

2,浮漂,短腳,短漂,長度小於40厘米,鉛耗略大,主要是因爲你能迅速翻身到位並及時找到咬口。吃鉛多了,釣浮會更穩,餌球對釣目的影響不大,不用擔心吃。白條的咬合力很猛,幾乎都是割傷或黑漂。

3、魚鈎和魚餌,最好準備2號、3號帶刺套筒魚鈎,根據個人來選擇。餌料,如果只是塗上白條,必須有腥味,霧化得當。拉絲粉合適。餌料太多太黏,影響刺魚。餌料太少,魚鈎上沒有殘留物。在這裏,我談談我是如何把握這個度的。通常,許多主餌和風味餌都很均衡,單獨打開時不需要添加。如果添加狀態誘餌,則需要查看狀態誘餌的組成。比如我加一半霧化,那就加一半拉絲粉。

4、調漂時,最好是用餌料調漂,一開始水深可以選擇50厘米左右。上面提到的短漂是由於釣魚水深的限製。漂長了,漂就和子線打架。在這裏,盡量避免這種情況,直到您想要的釣眼露出誘餌。當然有很多地方是不能用餌料完成調漂的,而且是各種口,你可以直接調的比你的釣眼高一點,根據你的漂。水層可以由淺入深釣。一般深水區比淺水區大,淺水區比深水區密集。

什麽時候釣浮比釣底好呢?

5.釣法:剛開始可以拉幾個大餌,看到達水面後的反應。當餌料在釣深附近時,不管有沒有咬餌,主要目的是讓餌料在你釣的深度形成一個霧化區,這樣可以更好地控製你的釣層。拉餌後要及時提餌,頻率一定要快。否則如果窩裏沒有食物,很容易散開飄下來,你可以提起它,切開它,沈下去。抓住多幾條尾巴後,你自然會掌握它。隨著釣魚時間的推移,您可以在嘴變細後將漂上移一點,並搜索稍深的位置,這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35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