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之後是一年中魚最難釣的季節
夏至之后是一年中鱼最难钓的季节,此时钓鱼,有哪些注意事项?一、出钓时间的变化在夏季鱼的进食还是比较有规律的,尤其是各种底层鱼类,几乎都集中在早晚进食。所以此时出钓一般就等一波鱼,然后就可以收摊回家了。早上4-8点是鱼的进食高峰期,晚上8-1
夏至之後是一年中魚最難釣的季節,此時釣魚,有哪些注意事項?
第一,捕魚時間的變化
夏天,魚的進食是有規律的,尤其是各種底層魚,幾乎都集中在早晚進食。所以當你去釣魚時,你通常會等一波魚,然後你就可以回家了。上午4-8點是餵魚的高峰期,晚上8-12點也是餵魚的高峰期。從日出到日落的時間基本可以?垃圾時間?不拉白條釣鲢鳙的話,基本上可以收攤了,回家睡覺也很惬意。神仙中午很難捉到魚。據估計,這是仲夏或盛夏時期。
第二,釣魚天氣
越是難釣的魚,外出垂釣時越要注意天氣的選擇。天氣好的時候,魚吃得好,甚至進食時間也會延長。釣魚時間越長,能釣到的魚就越多。所以其餘的釣魚,釣魚天氣不能盲目。天氣的選擇主要取決於水溫和溶解氧。任何有助於減少溫水和提高水中溶解氧的天氣都是夏季釣魚的好天氣。比如北風降溫的日子,比如雨後的雨天,都是夏天非常好的釣魚天氣。正常晴朗的天氣,最好有一點風,但它仍然主要是在早上和晚上釣魚。盛夏時節,夜釣的釣友越來越多。其實天氣的選擇和白天是一樣的,選擇降溫天去釣魚也是合適的。
天氣對釣魚的影響
你好!釣友們,下面把我多年的釣魚經驗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幫到你!
衆所周知,溫度和水溫影響魚的活動。知道這一點是不夠的。氣溫和水溫的變化趨勢對魚類活動有很大影響,對魚獲量至關重要。氣溫和水溫的變化體現在月、日平均溫差和水溫溫差、晝夜溫差、夜間溫差、水層溫差、氣溫和水溫溫差等等。
爲了觀察溫度的變化趨勢,探索溫差對釣魚活動的影響,作者一次又一次地去藥店買了幾個溫度計。銷售人員可能會有點驚訝。在水邊測量水溫,有時忘記收集,有時不小心掉進水裏,有時踩在上面。我有點老了,有點迷茫。我很想通過測量各種溫度來发現一些客觀規律,但迄今爲止我還沒有发現任何有意義的東西。不過通過零星的積累,我也注意到了一些不成熟的小規則,公之於衆供漁民參考。
一、夜間溫差對垂釣的影響。
白天,氣溫從黃昏到第二天黎明逐漸下降。下跌的幅度有大有小。黃昏後、晚上7點左右和第二天早上7點左右之間的溫差稱爲夜間溫差(早上5點可能更準確,但早起不方便)。室內溫差小,我用的是陽台窗外的溫差。
我注意到夜間的溫差與釣魚密切相關。在晚秋、冬季和早春,當夜間溫差超過5攝氏度時,很難釣魚,並且很可能玩白板(當空軍隊)。當你去池塘和河邊時,你經常會看到岸邊的渾水變得清澈,甚至清澈見底。這是因爲晚上氣溫下降很多,特別冷,魚躲在深水裏不動,所以岸邊的水特別清澈。兩天後,魚還是覺得冷,懶得說話。經過一天的釣魚,通常看不到浮漂移動。相反,晚上的溫差不到2攝氏度,晚上的溫度下降很少,所以魚不會感到特別冷,它們仍然在晚上遊來遊去,並在接下來的兩天裏正常覓食。在這種天氣釣魚會有回報的。
2005年2月20日晚上室外4度,21日早上室外3度,晚上溫差1度。他在一個小池塘裏釣了6斤魚。2月24日是淩晨2點,前一天晚上7點,晚上溫差5點。我和另一個漁夫一起去池塘,效果極差。他們有半斤重。2004年3月26日陰雨微涼,夜間溫差4度(16-14)。我去東興的一個池塘釣魚,江釣友釣了4條鲫魚(半斤),我和另一條釣了4條2。第二天晚上溫差1度(13-12),江又去池塘,據說撈了5斤。
雖然夜間的溫差不是唯一的決定性因素,但它確實很重要。經過多次驗證,溫差大於5度時不適合釣魚,不打白板很難釣到幾條魚。當夜間溫差小於2度時,可能就不是好收成了,因爲影響因素很多。但是你可以去釣魚,得到或多或少的東西。
由此可以推斷,夏季夜間的溫差也會對釣魚産生影響。不過,應該是夜間溫差越大,接下來兩天越好釣。夏季夜間氣溫下降較多,魚在夜間感到涼爽和活躍,因此適合第二天早上垂釣。夏天早早捕魚是普遍的規律。初夏釣魚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夜間的溫差。這只是猜測,我相信可以驗證。
二、晝夜溫差對垂釣的影響。
最高氣溫在下午2-3點左右,最低氣溫在黎明前的5-6點左右。24小時內最高溫度和最低溫度之間的差異越大,釣魚就越困難。造成溫差大的主要原因是晴天和大太陽。鮮紅的太陽使表層水溫迅速升高,造成表層水和底層水的溫差拉大,影響魚類的覓食活動。
天氣預報提供的每日最高和最低氣溫可供參考。如果兩者之間的差異較小,則更適合釣魚。另一方面,如果晝夜溫差大,捕魚的收獲可能不多。
2005年3月10日的捕魚情況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初一夜間天氣預報:晴到多雲,7-20攝氏度(高差13度)。夜間溫差2度(13-11)。從晚上的溫差來看,3月10日釣魚似乎不錯,但早上去董家河釣魚感覺還可以。中午以後釣魚極其困難,幾乎沒有魚供應。8點鍾測得的溫度是9度。由於太陽很大,下午3點測得的溫度爲25度,上升高達17度。早上太陽剛升起,對溫差影響不大,比較容易出魚,而下午溫差增大很多,很難出魚。
在冬天,沒有寒風的陰天或只有鮮花和陽光的陰天(稍有陽光)很容易釣魚,因爲晝夜溫差小。相反,陽光明媚,使人們脫衣服,晝夜溫差大,魚很難上鈎。
晚上溫差大,晝夜溫差也大,不能釣魚。2004年12月31日,夜間溫差5度,當天陽光再次普照。嚴釣友等四人前往東田壩,一無所獲。包括廖釣友在內的六人在唐家溝二道岩,但沒有一人漂浮。
三是水層溫差對垂釣的影響。
各層水體的溫度不同,並隨季節和天氣(陰晴等)而變化。).這對魚類活動有重大影響。上述晝夜溫差直接影響水層溫差的變化,特別是光照起決定性作用。
從一些實測數據中,筆者注意到水層溫差具有以下特點:
(1)一般來說,表層水溫高於底層水溫。水的表面受到陽光的直接照射,這使得水的溫度更容易升高。水是熱的不良導體,水底的溫度變化很慢。近兩年來,我只遇到過兩次底層水溫高於表層水溫的特殊情況。第一次是2005年2月19日,一個下雪天,在東田壩,10點左右,氣溫0.5度,水表4度,水位6度。由於氣溫下降快,水的比熱大,水溫不可能降得很低,底層水的冷卻更慢,造成了水溫高於溫度,底層水高於表層水的特殊情況。當寒潮來臨時,可能也是類似的情況。另一次是3月13日10時,在黃家壩,氣溫7度,水面9度,水底11度。這一天的前兩天雨勢減弱了。兩次都很明顯,魚的捕獲量比平時多。另一種情況是水的底部溫度高於水的表面溫度,即水被凍結。水表面的結冰溫度是零度,而底部不是。當然,溫度高於零度。破冰釣魚效果非常好,可能是因爲水底溫度很高。(最新消息:今年1月7日,費煜師兄在江蘇南通測得零下5攝氏度的氣溫,當時水面溫度爲0度,水下1.8米處的溫度爲6度)。
⑵水層溫差與季節天氣有關。在四川北部,一年中再生水表面最高溫度達到34度,最低溫度爲7度。水底最低溫度6度,最高溫度29度。表層水和底層水的最大溫差爲9度,最小溫差爲0度(特殊情況下冰雪虧空)。11月和2月,表層水和底層水的溫差較小,甚至趨於一致。從三月到十月溫差很大。白天,早晨的溫度通常低於水的表面溫度。太陽升起時,溫度上升的速度比水溫快,水面上升的速度比水底快。中午以後,溫度通常高於水溫,水層溫差增大。水層的溫差主要取決於陽光照射的時間和強度。晴天陽光明媚,水層溫差變化大。這可以解釋爲什麽冬季晴天很難釣魚或晴天下午仍然很難釣魚。說夏釣早是有道理的,但夏釣晚是值得詳細分析的。2004年8月17日,陽光明媚,唐毅沙溪幾乎沒有魚被捕獲。9點30分,氣溫27度,水表30度,水底(2米深)27度。下午6點,溫度32度,水表34度,底部29度。我期望在太陽落山時得到一些東西,但晚上我一條魚也沒釣到。原因是晚上雖然氣溫略有下降,但水表溫度居高不下(由於水散熱慢),水層溫差大,導致水體嚴重缺氧,魚張不開口。可見,大多數情況下,夏季只適合早釣,不適合晚釣。在多雲或陰天的天氣裏,可能會晚釣。當然,晚上9點以後的夜釣就是另一回事了。
(3)水層溫差呈梯形。越靠近地表,變化越大;越接近底部,變化越小。
以一個日記片段爲例進行分析。2004年4月4日,陽光明媚,室溫21度,相對濕度75%,昨晚室外21度,今早14度,晚上溫差7度,說明晚上很冷。今天天氣晴朗,水層溫差大。下午4點,氣溫27度,水表24度,水下30厘米處21度,水下2米處17度,水表在水下7度。魚浮在水面上,但很難抓住。堰口水深4米,溫度與水深2米時基本一致。
上述示例不僅顯示了夜間溫差、晝夜溫差和水溫差對釣魚的影響,還顯示了各水層的溫度呈梯形變化。在陽光照射下,水面升溫快,但光線穿透力不強,水的導熱系數小,因此下層溫度變化較小,這導致表層水溫較高且變化較大,而下層水溫變化較小。在上面的例子中,距離水面30厘米處的溫度下降了3度,從30厘米到1.5米(深度差爲1.2米)僅下降了4度,而從1.5米到4米(深度差爲2.5米)的溫差可以忽略不計。簡而言之,水層的溫差不是均勻變化的,而是從上到下呈幾何級數下降。在深水中,溫度變化很小,甚至很難確定有什麽變化。
作者過去有一個錯誤的觀點,認爲水底冬暖夏涼,冬天魚會遊到深水區,因爲那裏更暖和。通過對水層溫差的測量,我們不得不否認在沒有冰的日子裏“水下冬天很暖和”的觀點。
爲什麽魚在冬天會潛入深水中?可以說明深水區的溫差變化很小或沒有變化,最適合魚類的生存和生活。
今年夏天,我和阆中市老年釣魚協會的一些朋友經常在白河水庫釣鲢魚。我覺得立秋(8月7日)特別適合釣魚。通常,每天可以釣到3或5條重約3公斤的鲢魚。8月10日,王大陸捕撈了20條魚,創造了當地記錄。8月6日,我釣到了11條二流水平的魚,創造了我自己的記錄。其他漁民也有大豐收。原因是秋季降溫使表層水溫下降較多,表層水與底層水的溫差變小(約4度),導致鲢魚活躍。例如,在7月23日立秋之前,水表底部的溫差高達7度,我釣到了5條魚。入秋後,氣溫和水溫逐漸下降,即使水層溫差變小,也逐漸難以垂釣。
四是當日平均氣溫與10日平均氣溫的溫差對垂釣的影響。
當日平均氣溫等於或略高於10日平均氣溫時較好垂釣,低於10日平均氣溫時較難垂釣。說白了就是一段時間內氣溫變化比較穩定,溫度穩定了,魚也適應了,可以去釣魚了。相反,在降溫的過程中,魚對溫度和水溫的變化不適應,因此不宜去釣魚。比如寒潮來了之後,短時間不適合去釣魚,要等時間長了,溫度相對穩定之後再去釣魚。不怕冷,我怕不穩定。
5.幾種溫差對釣魚影響的理論依據。
魚是溫血動物。魚的側線可以察覺到水溫的細微變化(比人體敏感得多)。當水溫變化時,魚應調整體溫以適應環境溫度。這個生理調整過程不僅需要一定的時間,還會消耗能量,這可能是一個痛苦的過程。氣溫變化越大,生理調節過程越長,越困難和痛苦。在這個生理調整過程中,魚很虛弱,無法進食,就像一個垂死的病人,它們對美味佳肴不感興趣。
另一個原因是水層溫差對溶解氧的影響很大。水中的氧氣主要來自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空氣體。空氣體接觸水面,只有很少的氧氣溶解在水中。水表層的溶解氧主要通過水的上下對流轉移到底部。水對流的條件是上層水溫低(高密度),下層水溫高(低密度)。即使溫度很低,上面提到的下雪天也適合釣魚。正是因爲水底溫度高,容易對流,所以水底的氧氣特別豐富。但一般來說,表層水溫高於底層水溫,不利於水的上下對流,水層溫差越大越不利於水的對流。換句話說,水層溫差越大,底層缺氧越嚴重。嚴重缺氧,魚奄奄一息,沒有食欲。
理論和實踐都表明,由於夜間、晝夜、水層、時間和溫度的溫差較大,不適合垂釣。相反,溫差小,魚調整了體溫,精神來了,食欲來了,釣魚時會有收獲。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就要從氣溫的變化趨勢來關注釣釣的最佳時機。在實際的釣魚活動中,我們也可以在不測量各種溫差的情況下,根據對溫度變化的感覺和對氣象變化的觀察進行適當的分析和判斷。
溫差確實對釣魚有很大影響,值得研究和注意。然而,釣魚與許多因素有關,溫差趨勢的影響不是唯一的因素。如果你想釣到豐富的魚,你還必須注意其他天氣因素,水的條件,魚的條件,土地條件,釣具和釣法。
雖然已經測量了一些溫度變化,但它是間歇性的,既不全面也不準確,摸索滴定律可能不正確。對溫差與釣魚關系的探索只是一個開始。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磚引玉的作用。
悶熱的天氣在夏天是最常見的,魚會漂浮起來吸收氧氣。爲什麽?
晴天是釣魚中最常見的天氣,也往往是適合釣魚時間最長的天氣。例如,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可以在晴天24小時進行捕魚,而在冬季,可以在白天進行捕魚。
季節不同,晴天也會影響釣魚窗口。在春秋兩季,晴天的釣魚窗口在中午附近,而夏季晴天的釣魚窗口會更早一些。
春秋陰天對釣魚影響不大,只是釣魚的一個窗口。
口腔期會縮短,如果是夏天,那麽陰天其實是釣魚的好時機。如果陰天沒有強光,魚會從哪裏來
出來深水區活動。
擴展數據:
釣魚技巧定點微餌優於頻繁換餌。在確定一個釣點後,我們應該堅持經常在這裏撒更多的餌料,這樣魚就會遊到定點水域覓食並形成習慣。撒餌水域面積約爲L-5平方米,面積不宜過大。
另外,不要經常換位置。你改變釣點的次數越多,你釣到的魚就越少,甚至釣不到魚。當然,誘餌是可以改變的。今天去掉雞鴨豬內脏的餌料,明天抛出魚蝦蟲蚯蚓或素餌的餌料;
不要頻繁換位置,堅持耐心繼續釣魚,很快就會有魚人“築巢”吃餌。
釣魚界一直有一種說法,夏天釣深,夏天釣灘。這句話概括了夏季魚類的生活規律,也爲我們釣魚人指明了選點的思路。因爲夏天的溫度比較高,也是魚最活躍的季節。除了在深水中休息和乘涼外,它們還會去淺水區覓食。
氣炎熱釣淺,天氣清涼釣深炎熱的天氣在夏季比較常見,天氣炎熱,溫差相對較小,標準氣壓會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海域的熱對流變得越來越慢,氧氣從淺水轉移到深水的速度將受到影響。在這種情況下,水位線越重,氧氣就越少。在這個時候,雙魚座的氧氣供應會有一個上調。
我們可以從雙魚座的向上調整中得到啓示。天氣炎熱時,魚類活動的主題會有所改變。既然如此,這一刻每個人都可以選擇飄嗎?因此,在夏季釣魚時,如果遇到炎熱的天氣,您必須改變釣底的習慣,選擇氧氣充足的近海淺水區,並堅信魚口將大大改善。
魚生活在水中,根據鰓呼吸。池塘裏的藻類可以在白天進行光合作用,但在沒有光的晚上就不能進行光合作用了,但它們仍然要進行光合作用。池塘中的藻類可以在白天進行光合作用,吸收水中的二氧化碳並釋放氧氣。晚上沒有光,植物的光合作用無法進行,但還是要進行光合作用。氧氣被水消耗了。魚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溶解在水中的氧氣。黎明時,由於生活在水中的魚和藻類需要一整夜的吸入,水中的溶解氧很低,這影響了魚的吸入。
水溶氧量稍低造成魚種上調魚類生活在水中,其關鍵的供氧來源是水溶性氧。當溶解氧略低時,魚種的受歡迎程度下降,它們尋找食物的積極性不高,這主要是由於從底部向上調整。當溶解氧過低時,它甚至會漂浮到河面上,導致出現“魚浮”的情況!危及溶解氧的主要原因是天氣和水溫!
釣魚愛好者都知道,在沒有風的炎熱夏天釣魚是不好的!原因是什麽?在無風的炎熱天氣下,標準氣壓略低,溫度更高!稍低的標準氣壓會影響氧氣向水中的滲透,使水中的溶解氧略低。而且,沒有風進入安靜的海面,這減少了與氣體的接觸面積,減少了氧氣對水的滲透。同時,水的溫度越高,水的溶血氧飽和度越低!因此,當出現無風的高溫低壓天氣時,溶解氧很低,魚種受歡迎程度差,食物搜索不活躍!
【釣學日志】2019年5月23日夏季影響魚獲的幾種天氣情形
每次看到老煙槍丁老哥陳校長发的帖子,我的心總是癢了很久,我不禁感到羨慕和有點嫉妒。首先,他的漁獲總是那麽好。第二,哥哥的敬漁精神令人欽佩。更重要的是,我哥哥的生活豐富多彩。
今天弟弟在這樣極端噁劣的天氣條件下堅持釣魚,收獲了這麽多。我真的從心底裏佩服和欽佩他。
所以校長的弟弟總是那麽幸運。相比之下,我陷入了沈思,失去了色彩。有句話叫人比人受歡迎。
當然,一個好的魚獲不僅要有良好的魚情和水情,還要有高超的捕魚技巧和堅韌的精神。校長的哥哥是這樣的。
調查過去夏季魚獲不佳甚至空大軍壓境的天氣影響因素,有以下情況:
第一,氣溫持續攀升,水溫迅速上升,淺水區附近沒有魚。我們都知道溫度對釣魚的影響最大。以這幾天爲例,氣溫從20日的24度、21日的29度、22日的31度上升到23日的36度,一路攀升。在過去的幾天裏,紅花太陽的溫度在淺水區附近迅速上升,而魚這種冷血動物並不適應如此快速的水溫變化,它們都去了水溫變化不大的深水區。所以一米左右的近淺水區基本沒有魚,尤其是沒有水草的區域。當然,即使是平均深度一米左右的塘口,也沒有深水可藏,會因爲水溫變化大而拒食。在這種溫度上升的情況下,魚類一般至少有兩天的溫度調節適應期,才會有攝食的欲望。
當然,並不是說水溫高的時候淺水區絕對沒有魚,水溫高的時候絕對沒有魚可談。應該是辯證的。校長的哥哥主要在中午前捕魚,下午的高水溫給他帶來了魚竿。
第二,氣壓的變化影響了溶解氧,這對魚的覓食有很大影響。衆所周知,標準氣壓是1013百帕,高於這個標準氣壓就是高壓,低於這個標準氣壓就是低壓。在天氣方面,除了上面提到的冷熱(氣溫高低)對釣魚有很大影響外,第二個影響就是氣壓。在雨天、陰天、晴天等。,氣壓是最先影響釣魚的。一般來說,高氣壓會使水中的含氧量更高,而低氣壓則相反。當然,魚喜歡呆在富含氧氣的水中,因此高氣壓更有利於釣魚,而低氣壓則不利於釣魚。
這並不意味著高壓一定能釣到魚,低壓一定釣不到魚。我多次在高壓下捕魚失敗,但我可以在低壓下捕魚。因此,釣魚不僅要看壓力值,還要看近兩三天的壓力變化。如果氣壓在21日是950百帕,22日是970百帕,23日是998百帕,雖然都沒有超過標準氣壓,但23日釣魚的魚嘴應該是好的,因爲氣壓一直在上升,水中的溶解氧一直在上升,所以魚更有心情餵食。相反,氣壓從21日的1050百帕下降到23日的1018百帕。雖然它高於標準氣壓,但魚感覺越來越不舒服,但它們不想吃東西。
第三,連續下了三五天的連陰雨後,突然變得陽光明媚。經過幾天的雨水和晴朗的天氣,漁民們一有時間就想出去捕魚,這樣他們不僅可以呼吸新鮮空氣,還可以解壓。人很舒服,但魚可能不舒服。因爲下了好幾天的雨,氣溫下降了,水中含氧量高,魚兒舒適活躍,覓食好。然而,當天氣晴朗後突然釣魚時,魚口往往不好,甚至空部隊。這是因爲夏天連續幾天下雨,使得水溫下降。突然放晴後,水溫會在短時間內再次升高,因此水溫发生變化,使魚一時無法適應,口不好,因此不利於此時垂釣。
以上只是我釣魚經常遇到的幾種天氣情況。概括的不好,請批評指正,以增加我的理解和提高我的釣魚技術。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22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