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鈎怎麽調漂
推荐答案朝天钩配七星漂专讲!七星漂的制作方法:线:普通鱼线0.6#--1.5#,最大可承受钓重1500克--2000克。也可以选用1.5#以上的线,不过对钩组的灵敏度有影响。一般长度1.5-3.0米。漂:选用的浮子都是渔具店中有卖的最小号的
推薦答案
朝天鈎帶七星漂流!
七星漂移的製造方法:
線:普通魚線爲0.6 #-1.5 #,可承受最大釣重1500克-2000克。1.5#以上的線也可以選擇,但是會影響鈎組的靈敏度。一般長度爲1.5-3.0米。
漂具:選用的浮漂是漁具店出售的最小鵝毛浮漂,浮漂5-12個,能適應30-60厘米的水深落差。浮子太多不好用,降低了靈敏度,容易被風吹走。一般選用7粒膠囊。你也可以自己製作:選擇最細的塑料浮漂,將每一段切成0.6-1.0厘米長,用刀將兩端修剪成橄榄形,穿進魚線中,用木牙簽剪斷固定。
鈎:朝天鈎。魚鈎的大小一般不超過4號史燚的開口大小,魚鈎苗稍細,可以裝紅蟲。有現成的鈎子出售,或者是手工製作的。不過,不管你是買現成的還是自己做的,你都應該自己加工,買兩個小的什錦細锉,一個扁平的,一個三角形的。鈎子的鈎尖朝上,先用平锉锉平鉛,厚度保持在1毫米左右,然後根據鈎子組的情況修剪掉多餘的鉛,用三角锉開扣槽,並用釘子和細棉線將扣槽磨平。
扣鈎方法:先用棉線抹平扣鈎槽,然後在魚線末端打一個死結防滑;然後製作一個打環器,將打結的一端盡量拉近打環器口,然後將打環器的線繞打環器槽纏繞3圈,並注意與鈎尖方向一致地拉緊線,並將打結器端多餘的線頭剪掉。這樣一個結實耐用的鈎子就系好了。經過我反復的彈簧稱重測試,線的拉力基本接近或超過線的最大拉力,沒有低於80%的拉力,線永遠不會斷。
調整方法:一般在鈎系前調整,便於排鉛。以七星爲例。調整方法一:留1-2個浮漂觀看浮漂,5-6個浮漂入水,鈎平底,7個浮漂入水,鈎會離開底。方法二:7。所有的穀物都放入水中,魚鈎慢慢下沈並鈎到底。
爲什麽提倡選擇天勾?由於天鈎的鈎尖在水中朝上,魚基本上一提就中餌,被譽爲“江南一絕”,比一般的底鈎釣法效率高得多。
就這樣,基本都是,正反面都貼了,論壇貼的是傳統世界。不足之處請指正,歡迎大家補充。
天勾七星漂移如何調整正確的漂移調整方法
野釣調整七星漂的方法:鈎向天空,鈎向睡眠。
1.架空吊車
天空鈎是一種非常有特點的魚鈎,鉛墜與魚鈎是一體的,所以在這個線組中沒有修剪鉛墜的概念,因爲鉛墜不能移動。魚鈎在底釣中的優點是鈎尖向上,魚鈎整體比較輕。即使釣底有一點泥,魚鈎也不會掉進泥裏。
或者即使陷進泥裏,鈎尖也會露出水底。這樣,魚鈎上的蟲餌仍然具有非常好的誘魚效果,就像從泥裏鑽出來一樣。因爲它更接近大自然,所以魚在進食時的警覺性較低。
由於朝天溝七星漂線組的鉛墜大小無法調節,調漂的難點在於匹配合適的七星漂,多大、多少,這需要經驗。不同天勾的重量不同,搭配的星星數量和大小也不同。但從調漂的角度來看,基本是一樣的,就是魚鈎的重量略大於所有星星的浮力,這意味著魚鈎懸挂肯定是不行的。
沒有經驗的釣魚人可以先多搭配幾個,然後試試有多少浮漂會全部被拉到水裏,多出來的浮漂會被拉到魚竿的位置,對釣魚沒有影響。當浮子完全拉入水中時,下降速度越慢,配重越合適。
2.睡眠鈎
所謂的睡鈎線組,其實就是用普通魚鈎,再搭配一個小鉛墜的線組。很多人喜歡用保險絲代替這個鉛墜。似乎錫的比例比鉛大,所以鉛吊墜可以小一些。睡鈎的意思是魚鈎和鉛墜都在水底,所以人就成了睡鈎。好處是可以調節鉛墜的大小,讓星漂搭配的大小和數量更容易掌握。
冬天釣魚一般用三星,比較敏感,所以推薦這種線組。但需要注意的是,鉛墜與魚鈎之間的距離必須接近,這樣魚鈎的運動才能立即傳遞到鉛墜上,然後鉛墜帶動浮漂出現浮相。或者這麽說吧,不管是傳統釣魚還是台釣,鉛墜到底的時候子線要很短,鉛墜要離鈎很近。
因爲鉛墜的大小可以調整,所以調整和漂白仍然略有選擇性。首先,您可以根據天鈎的重量來調整漂移,使鉛墜的重量略大於所有的浮力。鉛墜可以把所有的星星都拉到水裏,而且下落的速度越慢越好。必須用台釣理論來衡量,可以參考跑線釣法(牽線釣法)。
第二就是可以參考台釣的拉平水。也可以平衡鉛墜和浮漂,讓最後一個浮漂調平水面。
1.在調整七星漂移之前,我們必須了解如何安裝它。如果沒有安裝好,即使調整得很好,過一段時間也會发生變化。所以在裝浮漂之前,我們要準備好浮漂和一定量的太空豆。
2.因爲七星漂是由泡沫製成的,當我們用力過猛地提竿時,漂就會移位。如果我們添加一些太空豆,這種情況就不會发生。
3.當我們開始調整漂移時,我們首先添加一定重量的鉛皮。當我們看著空魚鈎時,上面仍然漂浮著一些穀粒。如果它不是我們理想的魚眼,我們將通過增減鉛皮來調整它。
4、找底,找釣點,我們在魚鈎上挂一個重點鉛皮或其他重物讓魚鈎走到底。
5.拉起魚漂,直到我們開始調整的魚眼露出來,這表明此時我們的入水線長度剛剛好。
6.好了,現在去掉鉛皮,挂上魚餌就可以開始釣魚了,所以漂很靈敏。去試試吧。
其他答案
天鈎和一般的光鈎基本相同。因此,就釣魚注意事項而言,除了鈎尾的選擇和處理外,所有項目都適用。雖然大致相同,但仍有其特殊性。雖然從表面上看,它只是在鈎尾焊接了一個錫砝碼,這使它在選擇和使用方面與輕鈎有許多不同的方式和特點。
天勾
首先,錫重的大小要與魚鈎的大小相匹配。重量小鈎大,鈎不朝天,失去“朝天”的意義,魚容易找到;砝碼的鈎子很小,鈎尖對著天空,但砝碼又大又重。魚的嘴唇一接觸到魚餌,就會接觸到錫重量的硬物,所以它們會吐但不會咽下去。挂鈎率低,即使他們吞下去,也很快吐出來。提竿時,由於重鈎較小,魚鈎容易從魚嘴中滑出,魚逃跑的機會很多。此外,鈎柄不應該太長或太短。如果太長,魚鈎的對接會焊得太淺,容易晃動和逃跑,魚逃跑的機會會更多。當魚吞下魚鈎時,錫的重量不能被吸進嘴裏,而是卡在嘴唇上,這是最敏感的。當它遇到硬物時,它會立即被吐出來。
漁夫來不及反應,魚已經轉身離開了。如果魚餌太短,就會很淺,容易脫鈎。提竿後,由於錫砣頂部離鈎尖太近,鈎尖容易紮進去或紮不深,魚上颚的軟肉隨著錫砣從魚口中取出,魚就釣不上來了。朝天鈎的正宗焊接比例是:錫重頂部與鈎柄平行,鈎尖與錫重在一條垂直線上,這樣鈎焊接牢固,鈎柄不會晃動,釣後受力點均勻分布在鈎柄和錫重上,鈎挂時鈎尖能托住魚的下颌,不易脫鈎,取鈎方便。
其次,仔細檢查吊鈎的張力。因爲鈎子在焊料堆中時要進行第三次加熱,即必須進行第二次淬火,以保持其原有的強度和韌性。大部分魚鈎都是用手工澆注鉛和錫製成的,凝固後的半成品在油盆中淬火冷卻。我只聽到“哧”的一聲,冒起了濃濃的白煙。幾分鍾後取出,然後鑽磨。鑽孔是爲了穿線,打磨使其大小合適,形狀美觀,亮度好。應該說,用這種方法製作的魚鈎一般不會影響魚鈎的強度和韌性。
用天鈎釣鲫魚
檢驗的方法是:一只手握住錫砝碼,另一只手握住鈎子彎曲並上下猛拉。如果是拉直的,則不淬火,或者製造商只是將更多的鈎子放入熱水中以加快速度,然後取出進行冷卻和研磨。這是假冒産品,不能使用。一般是猛拉猛拽,魚鈎只是輕微彎曲。一旦被釋放,它將恢復原狀。這是一個真正的好鈎子。上下拉動後,應左右搖晃。如果焊接不牢固,吊鈎和重物會左右搖晃。這種魚鈎不能用,容易逃魚。當捕捉一條大的個體魚時,魚鈎和重物會分開。只有搖不動的時候,鈎子和重物連爲一體,才是好鈎子。
第三,檢查鑽孔是否在錫砝碼的中心。穿線後,電線左右兩側的錫砝碼重量相等。如果鑽孔機偏離中心,在穿過鈎子後,鈎子將向左或向右傾斜。入水後,鈎尖會向重量大的一側掉落,如果鈎尖不面向天空,就會失去將魚吸引到鈎上的功能。即使吃了魚,由於魚鈎的重量從左到右不一樣,所以提竿時刺力最大的不是鈎尖,而是鈎柄和錫重受力很大。這麽小的魚鈎容易逃魚,而且質量差,應該廢棄。其次要注意鑽孔與鈎柄的夾角,一般爲90 ~ 100度,爲直角或小鈍角。這是最理想的,鈎線受力均勻,不影響魚吃餌。銳角不小於90度。因此,魚線和鈎尖之間的距離較近,這影響了魚吃鈎餌。提竿時,穿過錫丘的一小股鐵絲受力很大,很容易損壞和斷裂。
第四,準備天鈎時,浮標的浮力要與鈎重和鈎力相平衡,以充分发揮天鈎的靈敏度。天勾一般配有一個鬆散的鵝毛浮漂,有些還配有單個長塑料浮標。散落的鵝毛花車大多配有7根長度爲2~3毫米的鵝毛杆,因此也被稱爲“七星標”。但是,也有一些應該與多或少相匹配。在徐洲和魯南的微山、魚台和滕州,皖北的砀山和蕭縣,豫東的商丘和虞城,有三個鵝毛漂浮物,每個約20毫米,大多數是用粗鵝毛梗切割的,有些是用大蒜梗切割的。
釣魚時,一粒在水中,一粒在水表中,另一粒躺在水面上。當魚吃鈎時,這種浮標靈敏、醒目,便於提魚。在湖北和江西,有15到20個鵝毛浮漂和一束花,這很可能是爲流水捕魚而製作的,因爲這裏有許多山脈和溪流。無論抛撒浮標有多少個,或大或小,目的都是一個,使天機鈎在水中的重力與浮標的浮力相平衡,並能敏銳地反映魚在水的底層或中層覓食的動態。
天上的魚鈎大多采用沈底釣法,主要在水底釣鲫魚、鯉魚、青魚、黑魚、黃颡魚、鳝魚、泥鳅、麥穗魚。鳊魚、草魚等中層魚類經常到水底吃魚鈎。校準的目的是魚鈎和魚餌剛好沈入水底,浮標的浮力與魚鈎和魚餌在水底的重力平衡。這種釣組最靈敏,能及時準確地反映魚在水底覓食的動態。
如果在水中一定深度浮力大於鈎餌的重量,鈎餌到達水體中部或下部時不會下沈,因此只能懸浮而不能沈底。如果魚鈎大,錫重大,而浮標小而輕,浮標的浮力遠小於水底鈎餌的重量,鈎餌就會慢慢沈入水底的淤泥中,直到鈎餌完全沈入淤泥中,這就使釣魚失去了條件。爲了達到平衡鈎餌和浮標浮力的目的,釣魚者在試釣時要反復上下調整浮標,測量水深並測量中間的前幾個浮漂,以達到浮力和下沈力之間的平衡。
天勾上的蚯蚓
這裏有一個在深水釣魚中正確使用天勾的問題。天勾一般用於0。在5到2米之間的深水中,以及2米以上的深水中,由於浮力很大,重量只有2到5克的天鈎會由於線的阻力和浮力而從下沈到不再下沈的過程中慢慢下沈,並且經常無法到達水底,無法達到釣魚的目的。在這種情況下,釣魚人采用在天鈎上加鉛的方法,使鈎餌沈底,其釣法就成了挂鈎釣,效果良好。鉛夾與天鈎的距離爲3~5厘米。這種方法在江南地區廣泛使用。
檢查錫砝碼穿線孔是否有毛刺,特別是底座應光滑無凸起。穿線孔要用彈性和韌性好的塑料管穿過,線要穿過管子,然後穿過鈎柄上的凹槽,緊固在鈎柄和錫砝碼的連接處。這種結構可以避免線的摩擦,釣大魚時也不會斷。但是,每次釣到大魚,都要檢查一下這裏有沒有磨薄。如果有損壞,將線向下拉5~10厘米,切斷原來打結的地線,重新系上,然後重新釣魚。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12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