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狂拉的釣位,為什麼第二天再去就釣不到瞭?

经常有钓友会问这样一个问题:第一天在某个地方钓了很多的鱼,第二天再去,同样的位置同样的饵料,为什么就钓不到了?即使钓到,收获也远不如第一天,鱼的个体会变小、数量也大大减少。不知道钓友们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你有没有想过是什么原因呢?

本文共計1552個文字,預計閱讀時間需要7分鐘。

經常有釣友會問這樣一個問題:第一天在某個地方釣瞭很多的魚,第二天再去,同樣的位置同樣的餌料,為什麼就釣不到瞭?

即使釣到,收獲也遠不如第一天,魚的個體會變小、數量也大大減少。

不知道釣友們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你有沒有想過是什麼原因呢?

實際上這個事兒並不簡單,因為它不隻是一種原因造成的。有可能天氣變化,有可能被電瞭,也有可能純粹就是“運氣問題”,第一天連桿爆護就是運氣好,第二天沒口或者釣不多就是運氣差!

如果是你經常垂釣的水域,那麼你應該對這篇水域很瞭解,若資源尚可、平時垂釣收獲普遍都不錯,那連桿爆護很正常,偶爾一次兩次釣不好,隻能說運氣差,沒有碰上一個好天氣。

反之,如果資源不怎麼樣,平常作釣收獲總是不太行,那麼空軍才是正常的,偶爾連桿爆護純粹是運氣好。可能你作釣的時候突然碰上瞭一群過路魚~這種情況下別說等到第二天瞭,隻要這群魚一旦離開窩子,你就馬上會沒口瞭。

還有一種可能性比較大的原因是魚少瞭、警惕性變高瞭。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一些範圍很小、且水不深的釣點,比如一些小野河。

小水域裡面的魚,通常不會大範圍巡遊,始終就在一塊固定的區域活動,這種地方隻要沒人去釣過,很容易釣,釣起來的鯽魚是又大又多。

可一旦釣的人多瞭、釣的次數多瞭,魚情就會很快變差,一方面在於這塊區域內魚的數量銳減,另一方面是“笨”的那幾條已經被釣走瞭,剩下的都是聰明魚,而且還會越釣越狡猾,不再輕易上當。

那種沒有被大肆“掃蕩”過的釣點,隻要天氣不是特別糟糕,基本都是好釣的,不管你釣深還是釣淺,釣遠還是釣近,都能釣到。

但釣走一波以後,魚情就會發生改變瞭,哪怕你第二天再去,還是同樣的位置、同樣的餌料,就很難釣瞭,上來的魚也特別小。

以前我碰到這種情況下隻是認為底下沒魚,或者把鍋甩給電工網工,但後面有瞭探魚器,用探魚器觀察後才發現很多時候窩裡並不是沒魚,隻是魚吃餌變謹慎瞭而已,經常是隻吃窩料不吃餌,即使窩料已經吃完,它們寧可在水底拱泥,也不咬鉤(隻有天氣很好時才願意開口吃餌)。

天氣冷瞭以後我都是建議大傢盡量不要釣大水面,因為大水面魚藏身的地方太多瞭,我們很難找到魚的蹤跡。還不如釣大江大河的一些小支流,選擇那種水草比較豐茂的地方。

我們釣草洞也好、草縫也罷,一定是優先選擇天然形成的,這樣發窩快、藏魚多、而且魚個體大。如果草太多、太密,沒有下竿的位置,那就隻能自己動手挖一個。

能提前一天清理水草是最好,千萬不要清理出很大一塊區域,能有下竿的位置就夠瞭,清理掉水草打上隔夜窩,第二天早點去,不出意外多半會有好的收獲。

但是一個位置釣不瞭太多次,主要看資源和垂釣的人,資源好、釣的人不多,可以多玩幾天,資源一般、釣的人多,一個位置玩不瞭三天就會不行瞭,你會明顯發現魚小瞭、口少瞭。

這時就要換一個位置,盡量遠離原先的釣位,最好還能遠離其他釣友,去一個安靜、周圍沒人的位置,如果釣的人很多,開發不瞭新釣位,那就在你原先的釣位旁邊釣,就是不要釣老窩子!

還要提醒大傢一點,魚情好,窩料打多一點沒關系,魚情不好,窩料就要少打,特別是不要隨便補窩,有的時候不補還好,一補直接死窩,反而一條都沒有瞭。

最後總結一下:在大水面作釣,天氣越冷越難釣,尤其是資源不太好的地方,位置選不對、附近沒魚活動或者沒魚從這經過,可能一天都看不見一口。偶爾爆護是運氣好,空軍才是常態,這種地方最好是長期養窩,最起碼也得打隔夜窩,提前聚魚。

天氣冷適合釣水草等障礙物比較多的小水域,小水域好找魚,但缺點是很容易釣敗,而且魚也容易釣猾。小水域作釣,一定不要死磕一個位置,第一天好、第二天一般,第三天口很差,那麼第四天就不要去瞭,果斷換一個位置。

很多時候釣不到魚不是技術、餌料的問題,而是釣位、釣法不對罷瞭。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105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