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突降,釣魚爆箱?想得美!弄不懂這五個道理你就是瞎釣

昨天还穿着单衣连杆爆护,今天裹着羽绒服却一口没有,换钩、换线、换饵料,钓远、钓近、换钓位,情况并没有改观,最后只得空手而归!

本文共計1026個文字,預計閱讀時間需要5分鐘。

昨天還穿著單衣連桿爆護,今天裹著羽絨服卻一口沒有,換鉤、換線、換餌料,釣遠、釣近、換釣位,情況並沒有改觀,最後隻得空手而歸!老話說的“氣溫突降,釣魚爆箱”怎麼不靈驗瞭呢?

其實啊,24小時之內氣溫下降5度,魚情就會重新洗牌,你原來的老經驗、老套路就都失靈瞭。下面你的老釣友悠漁樂好就來給你掰持掰持,弄不懂這幾個道理你就出釣,那就是瞎釣!

一、魚不是不開口,而是在重新適應

水溫的驟變會讓魚群進入短暫的“待機模式”,就像你突然從暖氣房走到冰天雪地裡,總得打個激靈才能緩過神來。但別誤會,這並不代表它們停止覓食,隻是活動範圍和水層發生瞭變化。

去年11月在八一水庫,寒潮來襲的第二天,全庫幾乎停口,唯獨我在深水與淺水交界的斜坡處慢蹦大板鯽——那裡水溫變化最緩和,成瞭魚的“避風港”。

二、找對“水溫緩沖區”是關鍵

突然降溫時,大水面反而最難釣。聰明的做法是轉向有地下水源註入的河道、電廠(礦山)排水口下遊或水庫的深潭區。

這些地方的水溫比開闊水域穩定得多,魚群會聚集在此保存能量。記得帶個水溫計,找到比平均水溫高出1-2℃的區域,下竿就成功瞭一半。

三、餌料狀態比味型更重要

天冷魚張口小,吸餌力弱,這時還在用夏季的硬餌、大餌就是自找沒趣。把餌料調得又軟又輕,加入少量雪花粉或輕麩,上小餌,讓魚稍微一吸就能入口。

有位常年在七裡河野釣的老師傅打瞭個比方:“降溫後釣魚,得像給生病的人餵粥,既要營養,還得順口。”

四、放棄守釣,主動搜索

這時候最忌諱死守一個窩子。采用“多點作釣”策略,在3-5個疑似藏魚點輪流試釣,每個點不超過20分鐘。你會發現,魚可能全塘就集中在那麼一兩個特殊結構區。

我習慣在降溫天帶兩支竿,一支釣遠一支釣近,交替搜索不同水層。同時再走釣不同的窩點,我原則是:不能吊死在一棵樹上,東方不亮西方亮嘛!

五、抓住一天中的“黃金窗口”

降溫後的魚情不會全天停口,長時間不吃東西魚也會餓,它們往往在中午11點到下午2點出現短暫的開口期。

這是因為經過上午的日照,表層水溫略有回升,魚會趁機補充能量。就像寒冬裡的人們也會趁中午暖和時出門活動一樣。

特別是一些對水溫變化較為敏感的魚類,如鯽魚,在水溫稍有上升時就會表現出明顯的覓食積極性,如果你深秋釣得目標魚時鯽魚,那就不要放過這個“窗口期”。

寫到最後,其實每次氣溫突變,都是我們重新認識魚性的機會。大自然從不會真正封住所有的大門,它隻是用這種方式提醒我們:釣魚不是機械重復,而是持續觀察、思考和調整的過程。記住,最珍貴的漁獲,往往來自最艱難的出釣。##頭條創嘉年華#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105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