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水草怎麼釣鯽魚?找到這幾種位置就錯不瞭
大家都知道鲫鱼喜欢躲草,尤其是降温、或者天冷水凉的时候,鲫鱼就爱围着草转。要是没有水草怎么办?很多钓友垂钓的地方一根草都找不出来,那该如何选钓位呢?或者说水草比较少,在这些零星的草边又钓不到鱼,那该换到哪里去?
本文共計1745個文字,預計閱讀時間需要7分鐘。

大傢都知道鯽魚喜歡躲草,尤其是降溫、或者天冷水涼的時候,鯽魚就愛圍著草轉。
要是沒有水草怎麼辦?很多釣友垂釣的地方一根草都找不出來,那該如何選釣位呢?或者說水草比較少,在這些零星的草邊又釣不到魚,那該換到哪裡去?
如果你也有相同的疑問,不妨看看這篇文章,我平常主釣鯽魚為主,加上出釣時會經常攜帶攝像頭做觀察,所以還是有幾分經驗的,下面和大傢分享。
沒有水草的地方,就找其他的“障礙”
很多魚都喜歡躲障礙,障礙區可以躲避天敵、可以堆積一些食物,還能阻擋水流,魚就很喜歡在附近活動甚至做窩。水草其實也是一種障礙,其他的包括亂石、倒樹、以及人造的一些建築等等都可以。
一般情況下,我們釣鯽魚首選水草附近,但如果找不到水草,就退而求其次,找其他的障礙。
這裡重點說一下亂石堆,如果岸邊有很多石頭,且岸邊是垂直而下的陡坎,水還比較深,那麼這種地方近岸處水底多半也會有石頭。我們垂釣的時候在不嚴重掛底的前提下,盡量釣近一些,不管你是夜釣還是白天釣。
如果岸邊有石頭,但岸邊不陡,水又淺,這種情況一般不考慮下竿,還不如找個橋墩直接。硬要釣,魚竿稍微長一點,我個人會釣到1.5~2米這樣一個水深,水渾光暗線可釣淺、水清光線亮需釣深。
沒有水草的地方,找特殊的地形
我個人是最不喜歡釣那些城市裡的人工河道,因為那種河道水深差不多、寬窄差不多,甚至都找不出什麼障礙物,這樣的地方就無法判斷魚在哪。正常情況下老釣位可能好一點,但天氣變化或者遭遇電工網工,老釣位不出魚瞭,是真不知道換哪去,隻能一點點試看運氣。
但自然水域就簡單很多,咱們可以找水草等障礙物,如果沒有障礙物我們可以根據地形選位,比如樺尖、灣子,比如寬變窄、窄變寬的地方,再比如一些閘口、進出水口等等。
到一個陌生釣點,我們先不急著下竿,一定要逛一圈,你隻要發現哪個位置比較有特點,和其他的位置不一樣,那這地方多半有魚。
比如筆直的一條河,到某個地方突然轉彎瞭,形成瞭一個回灣,那這個灣子就是好地方。小灣子釣位少,直接坐下就能釣,但一些大灣子可能釣位很多,如何進一步確定位置呢?
還是老辦法,找出不同的點,比如灣子的兩端(和主河道連接的地方)就和灣子內的那些位置不同。如果隻看灣子裡面的位置,你能找到一堆水草、一顆倒樹或者某個位置特別深一點,那都是可以的。
沒有水草的地方,要註意水深
要是一個地方肉眼看上去既沒有障礙物、也看不出什麼特殊的地形,同時你也不知道水底是什麼情況,水深就成瞭關鍵。
你可以直接問身邊的釣友,或者通過看他們起竿時浮漂的位置來判斷水深,也可以自己拿個竿子出來試。
勤快點的,多測幾個釣位,如果這一片位置普遍淺,比如就1.5米,那你能找到一個1.8或者2米的位置就極好。有些地方底下是一個凹坑,四周都差不多,偏偏中間一塊深十幾二十公分,別看隻深瞭一點點,魚就喜歡待這。當然這樣的位置不好找。
還有就是深淺交界處,很多人都說過深淺交界處好,但沒說明白怎麼樣才算深淺交界。如果是像“坡”一樣,一點點深起來或淺下去的,那沒啥用,你就找個2米左右的位置湊合釣吧,最好是找到像階梯一樣落差比較大的地方。
比如你從左往右測水深,本來普遍是1米的深度,或者1.1米、1.2米這樣慢慢深起來的,但是找著找著發現有個位置突然變深瞭,比如變成瞭1.5、1.8米,落差比較大,這種就是“坎”,比較藏魚或者是魚道。前後也是一樣的道理。
還有一種底形,比如近岸處是一個斜坡,往前一點點變深,但到瞭某一個深度以後底下就變平瞭,水深變化不大瞭,那你釣這種斜坡的底部就行。如下圖所示,紅圈就是我們下鉤的位置,實際操作肯定不會那麼準,大差不差就行。
釣鯽魚通常情況下不需要釣很遠很深,我都是喜歡釣一些邊邊角角、犄角旮旯,水質清澈的釣點你們就去找該水域比較“臟”的地方,比如下風口、或者水看上去明顯渾濁的地方。
如果水質不好,水渾、水肥,能釣活水最好(包括進出水口),如果找不到就找稍微淺一點的位置,上面也說瞭水渾可以釣近釣淺。
選位經驗不足的釣友,可以打多個窩子(人少的地方可以這樣操作),別以為隻有傳統釣才可以多打窩,臺釣也是可以的,2~3個完全能釣得過來。打完窩選一個先釣著,半小時沒口就去備用窩試試,有口換釣位,沒口繼續在原釣位釣,再過半小時再去試。
天熱魚來的快走的也快,多個窩子效果可能不明顯,等到天冷這一招就很好使瞭。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10513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