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線釣大魚,別讓鉛“懸”著瞭,得加鉛讓子線“躺”下來!

我们在野钓大鱼的时候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用小钩细线时大鱼频频咬钩,但太容易断线了;一换上粗钩大线,大鱼就不来了,浮漂半天都不带动的。对于这种情况该怎么办?一般只有两种解决办法,一是用细一点的线(也不能太细),配合软竿+失手绳,然后抛竿别抛

本文共計1408個文字,預計閱讀時間需要6分鐘。

我們在野釣大魚的時候經常會碰到這樣的情況:用小鉤細線時大魚頻頻咬鉤,但太容易斷線瞭;一換上粗鉤大線,大魚就不來瞭,浮漂半天都不帶動的。

對於這種情況該怎麼辦?一般隻有兩種解決辦法,一是用細一點的線(也不能太細),配合軟竿+失手繩,然後拋竿別拋滿、起竿收點勁,慢慢遛。

不過很多人不喜歡這種“以柔克剛”的方式,而是喜歡硬碰硬,就願意粗鉤大線死守。如果你非得用粗線守,我強烈建議不要再用懸墜釣法,粗線+懸墜的組合效率實在太低。

粗線+懸墜,大魚不敢吃

不管釣小魚還是釣大魚,細線一定比粗線好這個毋庸置疑,尤其是釣大個體的鯉魚,兩者的差異非常明顯。

說粗線擋口也好,說粗線讓魚產生警惕也罷,不管哪種說法,反正用粗線,魚的咬鉤率是很低的,、即使咬瞭也容易吐,鉤餌在嘴裡的停留時間非常短。

你要是正常調漂,鉛墜是懸著的狀態,那就更糟糕,魚過來剛要吃,鉛墜在那晃來晃去,它很可能調頭就走!

不怎麼猾的魚,在窩料吃完以後可能會試探性的輕啄鉤餌,輕輕的吸、入嘴一點點就馬上吐的那種。要是之前被鉤過幾次的魚,會更狡猾,窩料吃完就走瞭,鉤上的餌料都不多看一眼。

這不是我的臆想,而是探魚器觀察到的真實情況,並且不止一次,當然對象魚基本是鯉魚為主。如果是草魚、鰱鳙,警惕性沒有那麼高,實話實說。

用粗線守大魚,得加鉛,讓子線躺下來

同一套線組,在鉛墜懸浮子線站立和鉛墜觸底子線橫躺這兩種狀態下,肯定是後者讓魚吃餌更省力。

當然瞭,線特別細的前提下,兩者的區別不會很大,因為細線入口性比粗線好。線用的很細,可以不考慮入口性,但鉛墜懸著對大魚來說始終不太好,要麼索性就把鉛墜往上推,推個五六十公分(或者推更高些),這樣也可以。

現在很多人用雙鉛釣鯉魚,先掛上鉛調漂,調全目,再掛一顆小鉛調成平水,然後掛上餌料往上推漂,浮漂露出水面一兩目就可以釣,此釣組小鉛距離魚鉤10~20公分左右,大鉛距離小鉛50公分以上。這種釣組我之前介紹過,蠻好用,隻要釣點不走水就行。

嫌麻煩就直接加鉛,讓鉛墜觸底、子線橫躺著,簡單粗暴還好用,對新手很友好。

需要註意的是,加鉛不要隻加一點點,盡量多包點鉛,釣大個體的鯉魚草魚,你可以用到20克以上的通心墜。

鉛墜重,魚吸入餌料一擺頭,魚鉤就能深深紮入魚嘴唇形成被動刺魚;鉛墜輕,魚一擺頭隨意就能帶動鉛墜,魚鉤就紮不進去,無法很好地被動刺魚,起竿不及時容易空槍。

跑鉛釣法的一些細節

第一是子線長短問題,你釣一斤以下的魚,子線盡量短,能短則短。稍微大一點的,比如三五斤、七八斤,用十公分左右就可以。魚個體再大一些,子線也可以再長一點,二三十斤的你用二三十公分長的子線也行。

第二是鉤子大小問題,釣大魚“讓線不讓鉤”,就是說線可以適當細一點,但魚鉤不能小瞭,魚鉤小就容易脫鉤。尤其是釣鈍,更應該用大鉤,這樣魚吸入以後不容易吐,就算吐也會輕易掛到嘴唇,喜歡用伊勢尼可以10號以上,我喜歡用千又,推薦3、4號,具體肯定要結合魚的大小。

第三是起竿不要太猛。起竿越猛,魚反抗越激烈,很容易拔河的。而且如果你是按照我說的用瞭很重的鉛,那麼魚基本都是吃死口,浮漂隻要動瞭,就代表鉤子已經鉤中魚瞭,此時隻需要正常將魚竿擡起,不要去大力揚竿做刺魚動作,否則反而容易把魚嘴唇拉破造成脫鉤。

秋季是釣大魚最好的季節,如果各位釣友夏季沒有釣到大的,一定要好好把握秋季,特別是進入十月份以後,魚情會越來越好,隻要有耐心、肯守,相信必然會釣到大魚!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104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