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釣餌料也有危害,如果商品餌上有這些字,不管貴賤都含有添加劑
文:独钓寒江雪编辑:独钓寒江雪很多钓友非常喜欢野钓,因为野钓非常具备不确定性,钓友们面对这种不确定因素,要不断变换各种钓法、饵料来应对,并且每次的鱼获总是让人难以预料,这便是野钓的魅力。
本文共計2267個文字,預計閱讀時間需要10分鐘。

文:獨釣寒江雪
編輯:獨釣寒江雪
很多釣友非常喜歡野釣,因為野釣非常具備不確定性,釣友們面對這種不確定因素,要不斷變換各種釣法、餌料來應對,並且每次的魚獲總是讓人難以預料,這便是野釣的魅力。
但是,大多數喜歡野釣的釣友是非常排斥“小藥”的,認為小藥在野釣中毫無用處,甚至覺得“小藥”是智商稅。
其實“小藥”並不是“十惡不赦”的東西,而是一種名為“添加劑”的化學成份,大多數野釣玩傢討厭“小藥”,或多或少都被那些賣“小藥”的騙子騙到過。
一旦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這是非常合理的原因,誰不想次次都爆護呢?
“小藥”的騙局
尤其是很多剛學習釣魚的新手,更是喜歡苦苦追尋一種野釣的“解藥”,能夠從此永遠的告別“空軍”。
釣瞭幾十年魚,可以非常明確的告訴新手朋友們,正常的野釣,資源是第一位,那些神奇的“小藥”,僅限於大傢看到的視頻中的水域,除此之外,任何水域都不行。
因為視頻中的水域,可能是河流,可能是水庫一角,也可能是小水塘……
總之,為瞭視頻效果,各種方式的水域都可以呈現。
因為“小藥”是暴利,所以,參與小藥的人就會很多,“小藥”的坑才多。
首先我們要知道“小藥”的成本非常低,其次就是,“小藥”作為添加劑,誘魚的效果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誘魚效果非常有限,遠遠沒有那些視頻中呈現的那樣,魚爭先恐後的去吃。
那全是視頻效果,一點也不真實。
他們1000元承包一段小河,500米長,兩邊用網攔住,再賣10000元的魚放進去,隻投餵加瞭這種“小藥”成份的原塘顆粒。
因為本身就是養殖魚,又吃瞭一個月的特殊餌料,他們就可以拍視頻瞭。
隨便用一些餌料放在小河邊,河裡的魚是不會吃的,首先是狀態,它們吃習慣瞭顆粒,對商品餌不會輕易問津。
其次就是味型,這些魚吃瞭一個月“小藥”味型的原塘顆粒,深深的記住瞭這個味道。
然後他們把“小藥”加進餌料中,河中的魚嗅到瞭平時的“飯味兒”,自然回來爭先搶食。
我們一看,效果真好,覺得這個“小藥”就是我們的福星,下單!
29.9元,還挺便宜,一包煙的價格就能讓魚瘋狂,值瞭。
但是買回來一用,不是那麼回事。
像這種“小藥”,他們去定做的時候,一瓶可能隻有2元或者3元錢,賣給大傢29.9元,加上三塊錢運費,一單就能賺24元。
一場直播下來,賣出去1000瓶,那就直接盈利24000元,去瞭放魚的錢,還凈賺一萬多。
即便是一天賣出去三十多瓶,那月收入可以輕鬆過萬瞭。
所以,誰都想經營小藥,包括那些“大師”們。
“小藥”的危害
現在人們安全意識都在提升,漸漸明白瞭添加劑是有危害的,我們在選用食品、調味品等時,都更傾向於那些零添加的商品。
但是,在人們的食物、調味品等上面的添加劑是更安全的一些添加劑。其次就是用在動物飼料、寵物糧上的添加劑,也是相對安全的,因為有檢測的標準,企業不會亂來。
但是用在釣魚上的添加劑,沒有食品安全之類的檢測,企業在選用添加劑上面,隻考慮誘魚效果,絕不會考慮其它方面。
所以,很多添加劑濃度過高,或者對健康危害較大等等問題,並不會阻絕企業的選擇,隻要能誘魚,便是最好的添加劑,因為釣友們購買以後,並不會拿來食用。
但是這些添加劑在使用過程中,難免會接觸皮膚,甚至很多釣友喜歡用鼻子聞,那就難免會對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
有的釣友手上就是會出現潰爛、皮脂硬化、皰疹等各種不同程度的皮膚問題。
但是很多釣友並不喜歡使用“小藥”釣魚,但是手指上也依然沒能幸免,這是什麼原因呢?
並且,很多釣友在使用“小藥”後,效果卻沒有原始的商品餌效果好,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其實很多喜歡野釣的釣友並不清楚,在我們平時使用的商品餌中,就已經有瞭“小藥”,在餌料的製作過程中,商傢已經把“小藥”添加到瞭餌料中。
因為現在的釣魚人很多都是新手,很多餌料品牌都想創造出來一款可以單獨使用並且效果還非常好的餌料,於是現在的餌料構成就變成瞭基礎餌+主攻餌+狀態餌+添加劑這樣的一個組合。
而裡面的添加劑便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小藥”,我們在開餌時,再去選擇添加“小藥”時,如果我們添加的“小藥”和使用的餌料味型相沖,那餌料的味道一定會發成翻天覆地的變化,非但不能多釣魚,就連本來可以用基礎餌釣到的魚,也對我們的特殊餌料“退避三舍”瞭。
所以,使用小藥不僅要分季節、分用量,還要講究味型上的一致。
而有些餌料公司在製作餌料的工藝上並不成熟,添加劑用多用少、用好用壞上,沒有相對的經驗,直接導致這種餌料不僅誘不到魚,還變相的把魚“趕跑”瞭。
不僅如此,這種餌料對健康的危害還是比較大的,大傢在開餌和釣魚過程中,會遇到一些餌料燒手,用得久皮膚也能燒破,等等一系列問題,都是因為餌料廠。
即便是一些經驗豐富的餌料公司,他們為瞭降低餌料成本,減少動物蛋白的用量,但是這麼做的話,餌料的誘魚效果就會大幅降低。這時,成熟的餌料公司就會依靠添加“小藥”的方式彌補瞭這一缺陷。
就像我們吃火鍋一樣,有的鍋底熬製的非常好,即便是用合成肉,味道依然沒辦法拒絕,即便是鞋底子煮透,味道也一樣好吃。
不過,每個餌料公司都會把使用的“小藥”寫上在包裝袋上,每個公司使用的什麼“小藥”,是每個公司的底牌,所以,餌料包裝袋上並不會寫添加瞭什麼。
隻會寫上“添加劑”、“誘食劑”、“誘魚成份”、“誘魚元素”等等。並且都會把這些寫在最後,顯眼的位置要突出自己用瞭非常多的磷蝦粉之類的。
看到這,大傢明白瞭吧?盲目的排斥“小藥”並不對,合理的使用“小藥”能讓我們野釣過程錦上添花,如果不會使用“小藥”,那就盡可能的不要使用,不僅不會多釣,還有可能造成更多的“空軍”現象。
享受當下的快樂,因為這一刻正是你的人生。我是獨釣寒江雪,一個沈迷於江河湖泊的釣魚人。
記得點贊收藏呦,畢竟人海茫茫,相見是緣。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104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