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七種淡水魚你認識嗎?過去農村很常見,為何如今變少或消失瞭?

时光飞逝,生活中很多的事物都在发生着变化,可能生活在大城市的年轻人感觉不到有太多不同,但对于生活在农村的朋友来说却多了几分惆怅!过去那些可以看到和享受到的事物早已远去,剩下的只有美好的回忆。

本文共計2308個文字,預計閱讀時間需要10分鐘。

時光飛逝,生活中很多的事物都在發生著變化,可能生活在大城市的年輕人感覺不到有太多不同,但對於生活在農村的朋友來說卻多瞭幾分惆悵!過去那些可以看到和享受到的事物早已遠去,剩下的隻有美好的回憶。

本文我們就來瞭解農村過去很常見的幾種淡水魚,如果你打小就生活在農村,相信對這些魚類都不會陌生,可如今時過境遷,這些過去常見的魚類,大部分已經消失在瞭我們的視線之中,大傢知道它們都去哪瞭嗎?

一、天堂魚

天堂魚學名叉尾鬥魚,是一種小型的淡水魚類,它的體長約5-10厘米,尾鰭呈叉狀,雄魚體色艷麗(藍綠條紋),鰓蓋處有紅色斑點,雄魚常會因領地激烈爭鬥,以好鬥聞名。天堂魚適應力強,可在溶氧量低的水域生存,常浮至水面吞咽空氣輔助呼吸,以捕食水生昆蟲、藻類為食,主要分佈於我國南方溪流、稻田,東南亞地區。

筆者對天堂魚的印象非常深刻,兒時在農村能玩耍的東西並不多,下河釣魚抓蝦就成瞭為數不多的娛樂活動。過去天堂魚河溝裡可謂是隨處可見,在稻田的小水渠拿個小網一撈就能撈到好幾條,那時撈到天堂魚並不是拿回去吃,而是找個透明的玻璃瓶放裡面養著玩,如今在我們當地已經好多年都看不到天堂魚的身影瞭。

二、水蜂子

水蜂子學名白緣鰑,是我國特有的魚類品種,屬於鲿科魚類,它體長15-30厘米,頭部尖細如蜂,背部灰褐色,胸鰭具硬刺,刺尖有毒腺,被刺後劇痛。水蜂子為底棲夜行性魚類,以小魚、底棲無脊椎動物為食,多棲息於水質幹凈汙染的沙石底質、緩流或靜水區,主要分佈於我國長江流域及南方水系,四川、雲南等地的溪流中。

水蜂子的得名來源於它會像馬蜂一樣蜇人,水蜂子的胸鰭和背鰭帶有毒刺,徒手去抓就會被刺到,那種疼痛和灼燒感就如同被馬蜂蟄一般!由於水蜂子的市場價格一路飆升,高的時候甚至達到瞭300元一斤,在利益的驅使下,水蜂子遭到瞭毀滅式的捕撈,為瞭防止這種稀有魚類被吃到滅絕,如今水蜂子已被列為國傢二級保護動物,野生的不可食用。

三、七星魚

七星魚學名月鱧,是鱸形目鱧科月鱧屬魚類,它體側有7~9條形黑紋及星狀斑點,頭部形狀很像蛇,魚身背鰭延長至尾端。七星魚生命力很強,可輔助呼吸空氣,適應缺氧環境,離開水後可存活數個小時之久。七星魚是一種兇猛的肉食性魚類,多以小魚、小蝦、蛙類等為食,主要分佈於廣西、廣東水域,也有很多人拿來做觀賞魚飼養。

有不少朋友常把七星魚和黑魚弄混,雖然它兩在體型樣貌上差不多,但黑魚整體的顏色色澤烏黑一致,身上並沒有雜色和星狀斑點,大傢隻要根據這點就可以輕鬆辨識。如今七星魚的數量也沒有以前多,小時候跟著大人去溶洞裡釣魚,一天下來能釣差不多十斤,可是現在能釣到一兩條就很幸運瞭,也不知道它們都到哪去瞭!

四、刀鰍

刀鰍學名中華刺鰍,是合鰓魚目刺鰍科刺鰍屬魚類,它身體細長如鰻魚,也有些地方稱它為蛇魚,刀鰍背鰭前部為獨立硬刺,體表密佈網狀斑紋,最大可長到40厘米長。這種魚喜歡晝伏夜出,利用尖吻挖掘泥沙捕食蠕蟲、甲殼類等為食,主要分佈於南方水系,因水質汙染與捕撈等原因,野生刀鰍的數量正在逐年銳減。

刀鰍過去在我們當地的河流裡有很多,也是筆者小時候釣魚最常釣到的一種魚類,遇到下雨天氣河水微漲時這種魚最好釣,不用太多的垂釣技巧,單鉤通線掛上蚯蚓就能釣到,連浮漂都不需要,幾個小時下來能釣十幾條!如今不一樣瞭,雖然河裡還有刀鰍,但數量大卻少的可憐,別說每次能釣十幾條,有時一條都碰不到!

五、趴地虎

趴地虎學名子陵吻蝦虎魚,是鱸形目塘鱧科沙塘鱧屬魚類,趴地虎屬於小型底棲魚類,體長大約在3~8厘米左右,頭部扁平,胸鰭特化成吸盤狀,可吸附在石塊上抵禦水流。趴地虎魚喜歡群居於溪流石縫,多以藻類、浮遊生物等為食,雄性趴地虎還有護卵,築巢等習性,在我國南北水域中均有廣泛分佈。

如果我說有一種魚釣它不用魚鉤大傢可能不信,但真就有這麼一種魚,它就是趴地虎魚,小時候釣魚用的魚鉤和魚線可是稀罕貨,隻有大人才有能力買,我們這些小孩隻能用編織線綁蚯蚓去釣,但就是這樣的裝備,一天能釣一小桶的趴地虎魚,蚯蚓放下去就吃,經常能釣上兩條,感覺水裡的趴地虎像釣不完一樣,而現在那種激情早已成為過去式。

六、溪石斑

溪石斑學名光唇魚,是鯉科光唇魚屬魚類,它體側有4-6條垂直黑斑,口下位具角質邊緣,主要以刮食水中巖石上附著的藻類為食,溪石斑個體不大,常見的個體在15-25厘米左右。喜歡集群活動於山澗的急流之中,繁殖期雄性吻部出現追星(角質突起),廣泛分佈於我國廣西、浙江、江蘇、廣東、安徽、福建、江西等地。

喜歡去山間溪流釣魚的朋友應該對溪石斑不陌生,不過現在想釣溪石斑並非易事,因為它們的數量大不如以前,人們對環境的破壞,水質的汙染,導致溪石斑的活動空間越來越小,不到那些人跡罕至的水域都很難釣到。(這裡要提醒一下,溪石斑卵有毒,誤食後會引起腹瀉、腹痛、頭暈、嘔吐等中毒癥狀)大傢食用時記得要清理幹凈。

七、石爬子

石爬子學名石爬鮡,是鮎形目鮡科石爬鮡屬魚類,石爬子身體扁平,頭部及軀幹呈扁平狀,口下位,唇部肉質發達,形成吸盤狀結構,多棲息於水質清澈、溶氧量高的山區溪流或江河上遊,以水生昆蟲幼蟲、小型底棲無脊椎動物為食。主要分佈於我國四川、雲南、貴州、西藏等地,如長江上遊、金沙江、岷江、雅礱江等流域。

對於石爬子筆者並不是很瞭解,隻在網上看到過它的相關信息和圖片,四川的一位朋友告訴我,以前他們當地的小溪裡到處都是這種魚,送都沒人吃,也不知道是誰把它炒作到瞭上千元一斤,隨後大傢瘋狂捕撈它們賣錢,導致現在他們那邊很少見到瞭!通過網上信息得知,如今石爬子已被列為國傢二級保護動物,野生的不可食用。

除瞭上面說到的這幾種魚類,大傢還知道哪些已經少有或消失的魚類呢?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jq/103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