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鉤仙丹魚都不吃,包括小雜魚!冬季哪些天是“全停口天”?

近来出钓有没有碰到这样的天气:甭说目标鱼了,就连平常闹腾最欢的小杂鱼都消失了?你便开始怀疑自身的饵料了,饵料换了好几种情况依旧,能急煞个银!别急!这或许并不是饵料的事情,而是你遇到了冬季里那最为特别的“全停口”的天气,而且随着气温的下降,这

本文共計1311個文字,預計閱讀時間需要6分鐘。

近來出釣有沒有碰到這樣的天氣:甭說目標魚瞭,就連平常鬧騰最歡的小雜魚都消失瞭?你便開始懷疑自身的餌料瞭,餌料換瞭好幾種情況依舊,能急煞個銀!

別急!這或許並不是餌料的事情,而是你遇到瞭冬季裡那最為特別的“全停口”的天氣,而且隨著氣溫的下降,這情況會越來越多。下面你的老釣友就給你聊聊這樣的天氣,以及遇到這種天氣該怎麼辦!

一、水溫不是唯一標準,溫差才是關鍵

很多釣友僅僅知道看溫度計,卻把更為要緊的溫差這個指標給忽略掉瞭。當晝夜溫差超過10℃的時候,魚類的生理機能就會出現紊亂,並且它就會進入到那一種如同“休眠”的狀態。在這個時刻裡,別提去覓食瞭,就連很多基本的活動都得停止。

上周在水庫釣魚就碰到這種狀況:白天有15℃的溫度,夜裡卻陡然降到瞭2℃的溫度。次日的一整天裡,整個水庫好像被施瞭暫停魔法一般,連那水面上的小雜魚也不見影蹤。這個就屬於典型的因為溫差過大而造成的停口的情況。

二、溶氧量的隱形變化

在冬季水溫較低的情況下,水的溶氧能力本來會有所增強,可是那冰封或者接近冰封的水面卻會成為阻礙氣體交換的障礙。這時水底的溶氧量其實正緩慢地在下降。為瞭節省體力的魚類會出現減少活動並且不太願意開口的情況。

去年冬天在特別寒冷的那幾日裡,我使用溶氧儀去進行測試,發現處於流動狀態的水體,其底層的溶氧量也比平常時候低瞭20%。這就解釋瞭為何就連那最耐低氧的鯽魚都不想動得原因。

三、生物本能的生存智慧

在極端天氣的情況下,所有魚類都紛紛啟動那個“節能模式”,這恰似人類在嚴寒裡會減少外出,乃是生物本能的反應。因為小雜魚更需要靠減少活動來維持生命體症,所以小雜魚也就消失瞭。

有一位研究魚類行為的老教授曾說:“當連小雜魚都安靜的時候,那就意味整個水域的生物鐘已經進入靜默模式瞭”。\"。

四、如何判斷是不是\"全停口\"天氣

先看天氣預報。若未來24小時裡溫差超出8℃的話,或者氣壓變動超出10百帕的話,那就得謹慎地出釣。

到達釣點,不要急著下竿。觀察一下水面上是否有小魚在活動,水鳥的捕食狀況也得觀察。要是連水鳥都在岸邊安靜地待著不動的話,那麼今日的魚情很有可能就不會太好啦!

五、遇到這種情況該怎麼辦

若是已經到瞭釣點,不妨去嘗試一下那幾個方法。去尋找那最深的且最穩定的水域。水溫變動較少的地方,魚就更有可能停留在那個地方。

曾經有一次在那“全停口”的天氣裡,我在水庫最深的地方竟然釣到瞭幾條鯽魚,盡管那魚咬鉤的動靜確實是很輕。

另外,要把節奏放到最慢。這時候並非是魚絕對不進食,是它需要較長時間去做出適應的。在兩三個小時裡守一個窩子是很平常的事情。

改用最天然的餌料。比如自然的米粒、麥粒這類餌料,有的時候會比那濃腥的餌料更為有效。

再就是換個思路,既然魚沒有開口,那麼不妨把此次出釣當作一次考察釣場之旅,把那水溫、氣壓、風向等都記錄下來,去觀察不同位置的水情。積累起來的這些數據,就是最最寶貴的經驗。

寫到最後,懂得什麼時候不該釣魚,也是釣魚人的重要修養。大自然用這種方式告訴我們:萬物都有自己的節奏,強求不得。

下次遇到這樣的天氣,你會選擇繼續苦守,還是換個方式享受釣魚的樂趣?記住,有時候,放下釣竿,反而能收獲更多。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el/43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