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浮頭三大原因!九成釣友隻知缺氧,第三種最要命!

清晨五点,你满怀期待赶到钓点,却见水面上密密麻麻浮着一层鱼!鲫鱼、鲤鱼张着嘴,有的甚至侧翻着鳃盖急促开合。隔壁老钓友老赵摇着头收拾家伙:“得了,鱼都浮头了,缺氧!今天别想有口了,回家补觉吧!”这话听着耳熟吗?**但真相是——鱼浮头这个“求救

本文共計1210個文字,預計閱讀時間需要5分鐘。

清晨五點,你滿懷期待趕到釣點,卻見水面上密密麻麻浮著一層魚!鯽魚、鯉魚張著嘴,有的甚至側翻著鰓蓋急促開合。隔壁老釣友老趙搖著頭收拾傢夥:“得瞭,魚都浮頭瞭,缺氧!今天別想有口瞭,回傢補覺吧!”這話聽著耳熟嗎?**但真相是——魚浮頭這個“求救信號”,十次有八次都被我們誤讀瞭! 你以為的“缺氧”,可能正掩蓋著更致命的水下危機!

下面你的老釣友悠漁樂好就給你分享魚浮頭除缺氧外的三大原因!第三種最要命!

一、暴雨突襲後:魚在“暈車”,不是缺氧!

上周暴雨剛歇,老陳就沖去黑坑想撿漏。到那一看,水面浮著不少魚,嘴巴一張一合。老陳篤定是缺氧,撒瞭些增氧片,魚還是蔫蔫地浮著。苦守一天,漂紋絲不動!

收竿時遇到塘主,一問才知真相:暴雨把深層涼水攪上來,跟表層熱水一沖撞,水溫劇變!魚跟人突然跳進冰水一樣,全身抽搐,哪還有心思吃食?這得緩一天!

暴雨導致上下水層劇烈對流,溫差超3℃時魚即陷入“體溫調節休克”。同時,溫度劇變讓魚側線感知系統暫時癱瘓,如同人類暈船眩暈。

老陳的增氧片反而加速瞭冷水上湧,延長瞭魚群恢復時間!所以要在暴雨後次日再出釣,最好選深淺交界處(水溫過渡區),用活餌輕逗。

二、藻類狂歡時:魚鰓被“糊住”瞭!

小王在富營養化野塘遭遇詭異浮頭:水色墨綠,魚浮在水面緩慢遊動,嘴巴機械開合。他按“缺氧”處理,換到入水口垂釣仍無改善。

偶然釣起一條,發現魚鰓蓋內竟掛滿黏稠的藍綠色絲狀物!這是藍藻暴發,魚鰓被藻絲堵塞瞭!相當於人鼻孔被膠水封住,吸不到氧!

藍藻/裸藻暴發時,藻絲堵塞魚鰓微血管,物理阻斷氧氣交換。部分藻類還分泌肝毒素(如微囊藻毒素),進一步損傷魚體。

此時增氧無效,強行作釣可能接觸有毒藻類危害健康!建議立即收竿!藻華水域魚體可能富集毒素,避免食用。

三、化學汙染場:魚在“燒嗓子”!

老周在城郊小河發現魚群浮頭躁動,部分魚甚至瘋狂躍出水面。他以為是缺氧,換細線小鉤釣浮,竟真錨到幾條!

但魚體黏液異常增多,鰓絲呈暗紫色。原來是上遊工廠夜間排汙,水中氨氮超標12倍!氨遇水形成氨水,腐蝕魚鰓如同人類吸入濃煙!

氨氮(>0.5mg/L)、亞硝酸鹽(>0.1mg/L)等破壞魚鰓呼吸上皮。魚因鰓部灼痛而狂躁躍水,不同於缺氧時的無力浮頭。

此時中鉤的魚已中毒,食用風險極大!遇到類似魚群狂躁躍水,立即停止作釣並舉報汙染。釣友應是水域守護第一人!”

最後要說的是:讀懂魚的“臨終求救”,才是真釣者。當魚浮出水面張嘴喘息,那不僅是缺氧的掙紮,更是對水質敗壞的悲鳴,對生存危機的最後求救!老釣友常說的“浮頭沒口”,背後藏著對水體生態的深刻敬畏。

下次水邊再見浮頭,別急著抱怨“今天運氣差”。蹲下身,細看魚的狀態,嗅聞水的味道,觀察環境的蛛絲馬跡。是雨後水溫動蕩?是藻災封鎖瞭鰓?還是暗處有汙染在流淌?每一次精準判斷,都是在守護這片水域的未來。

畢竟,能釣一輩子的地方,從來不是靠運氣,而是靠你我讀得懂那片水面下,無聲的呼救。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el/33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