遛瞭不到3秒就跑魚?多半是這個步驟出問題,教你一招輕鬆解決

跑鱼不可怕,可怕的是钓大鱼的时候跑鱼,本来野钓守大鱼就很难,一天碰到一两口算不错了,有时候几天才来一口,要是还被它跑掉,那非得把大腿拍肿!跑鱼主要是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断线断钩或者断竿跑鱼,这多半是因为鱼太大了了(也不排除操作失误)。

本文共計1974個文字,預計閱讀時間需要8分鐘。

跑魚不可怕,可怕的是釣大魚的時候跑魚,本來野釣守大魚就很難,一天碰到一兩口算不錯瞭,有時候幾天才來一口,要是還被它跑掉,那非得把大腿拍腫!

跑魚主要是分兩種情況,第一種是斷線斷鉤或者斷竿跑魚,這多半是因為魚太大瞭瞭(也不排除操作失誤)。

另一種情況是脫鉤跑魚,這個比較復雜,鉤、線、竿都沒斷,但魚就是跑瞭,有時候是提竿掛一下就瞬間脫鉤,有時候是遛個二三秒才跑掉。

很多釣友不理解為何會脫鉤,不知道該怎麼遛魚才保險,今天咱就來說道說道。

脫鉤的原因基本上隻有一種,那就是魚鉤沒有紮牢,這個應該不難理解吧?但為什麼魚鉤會沒有紮牢呢?這個就要細分情況瞭。

第一種原因是沒有鉤在嘴上,鉤在嘴上雖然也會脫鉤,但鉤在身上脫鉤的概率會更大,畢竟魚身比較平且光滑,還有鱗片保護,魚鉤很難深深紮進去。尤其是釣鰱鳙的時候(鰱魚脫鉤的概率比鳙魚大),錨魚的情況是很常見的。

因為這兩種魚都是濾食性魚類,它們喜歡吸食一些碎屑,我們釣它們也主要是利用這一點,要它們在吸食餌料霧化的時候誤把魚鉤吞入。

所以如果我們的餌料霧化沒有控製好、雙鉤的鉤距沒有調整到位,會很容易錨魚。當然,垂釣合適的水深、選擇合適大小的魚鉤也很重要。

如何調整呢?首先是將浮漂往下推一段距離,釣淺一點試試,看情況是否好轉。如果還是頻繁錨魚脫鉤,就降低餌料霧化(多揉捏兩下),甚至降低抽竿頻率。

同時抓口的時候盡量抓小而有力的鈍口,往往越大的動作越是蹭線導致,不宜起竿。

我們在釣鯉魚的時候也可能出現錨魚的情況,因為鯉魚警惕性高,進窩以後不會很幹脆地去咬鉤,往往要來來回回試探幾次。

那麼在這個過程中如果蹭到魚線瞭、或者試探性咬鉤時(沒有吸的很深),浮漂出現信號,我們馬上提竿瞭,也容易錨魚,然後脫鉤~

所以釣鯉魚咱們一直強調要釣鈍一點,最起碼你得保證雙鉤都到底,子線微微彎曲。如果這樣還老是脫鉤,那就再加一塊小鉛皮,讓八字環或者鉛墜輕觸底。

很多釣友會直接使用大跑鉛,其實大跑鉛不一定靠譜,有部分釣友曾反映大跑鉛出現黑漂打不中的情況,也有脫鉤現象。我更建議用小跑鉛,即無鉤調平水掛上鉤餌釣二三目,此調法線組的狀態是八字環輕觸底。

上面說第一種原因是沒鉤在嘴上,下面再說第二種原因,第二種原因是鉤在嘴上瞭,但由於起竿時機不對、魚鉤太小等原因導致鉤的太淺,遛魚時魚一掙紮,把魚嘴皮撕裂形成跑魚。

大傢在使用魚鉤的時候總想著大鉤子會擋口,所以用小鉤更靠譜。你隻想到瞭小鉤入口性好,卻忽略瞭小鉤鉤門窄,很難打穿魚嘴,就算打穿瞭,抓到的魚肉組織也少,特別是搞到大魚,可能隻鉤到淺淺一層皮!

如果你是鉤小、線細、加上魚竿也軟,那反而還好一點,反正也不可能去硬碰硬,隻能慢慢遛一點點消耗它的力氣。就怕鉤子小,但魚竿硬、魚線粗,這時候你肯定是硬拉,你拉的越狠、魚反抗就越激烈,一旦硬碰硬,魚嘴皮就很容易撕裂瞭。

還有關於起竿時機的,起竿太早太晚都不好,起竿過早魚鉤入嘴淺,起竿太晚可能魚已經吐鉤瞭,不過相比之下還是晚一點起竿更好,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建議釣鈍、放口的原因。

釣大魚的時候,沒有把握的口就不要抓,因為你不胡亂起竿,就不會錨到魚、驚嚇到魚,它還是在窩子裡,還有機會。一旦錨到瞭、讓它受驚瞭,就再也沒機會瞭。

釣大魚該抓什麼樣的口呢?

第一種:沈穩有力的頓口。一般來說大魚不會突然給你一個頓口,總是有前兆的,比如浮漂微微上頂、或者上下點動,一系列小動作以後才會給一個沈穩有力的下頓動作,此時起竿就比較穩。

第二種:緩慢下沈。這種信號同樣也有前兆,也是上頂下頓,但幅度一般不大,墨跡半天以後它可能會給一個小頓口,此時起竿多半也能中,但有些釣友為瞭保證命中率這個動作一般是放掉。放掉以後,浮漂可能會來一個大頓口、大黑漂,也有可能緩緩下沈直至淹沒,如果是緩慢下沈,這個魚的體型一般比較大。

第三種:大幅度上頂。說實話,頂漂動作我一般是不起竿的(這屬於個人的作釣習慣),但如果是連續上頂,比如頂一二目以後又頂一二目、二三目,那就果斷起竿。要麼是大幅度的上頂,整個漂尾都頂出水面,甚至漂身都傾斜瞭,或者是浮漂上頂以後慢慢平移,這些都要及時起竿。

有些釣友看到這可能有點懵,因為你可能覺得在遛魚的時候跑魚多半是遛魚方法不對,這其實也是個誤區。

我們在遛魚的時候隻要把魚竿弓起來瞭、保證不讓竿子、魚線鬆弛,是不會跑魚的,除非斷線斷鉤。

最後還有個細節要提醒大傢,脫鉤跑魚以後,一定要檢查一下魚鉤,看看鉤門有沒有被拉開,哪怕是拉開一點點,我吃過這方面的虧!

當時也是大意,隨便看瞭一下,看到魚鉤完好就誤以為是抓口太快瞭、或者錨到魚瞭,等到第二條又跑瞭,才後知後覺仔細檢查起魚鉤,結果是鉤門被拉開瞭一點,不拿在手裡仔細檢查還真檢查不出來。希望能用我的經歷讓大傢引起重視。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el/33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