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釣起源於臺灣,隻有大陸人在用,網友:恐怕以後很難再有人臺釣

文:独钓寒江雪编辑:独钓寒江雪前言(台钓起源):台钓全名叫台湾钓法(并不是坐在台子上钓),乃至于这整套线组的构成,全都源自台湾。廖心阳等人将台钓带入大陆后,迅速传播的各个城市。而后,有些人,想要贪名图功,便把台钓说成台湾悬坠钓。

本文共計2311個文字,預計閱讀時間需要10分鐘。

文:獨釣寒江雪

編輯:獨釣寒江雪

前言(臺釣起源):

臺釣全名叫臺灣釣法(並不是坐在臺子上釣),乃至於這整套線組的構成,全都源自臺灣。廖心陽等人將臺釣帶入大陸後,迅速傳播的各個城市。

而後,有些人,想要貪名圖功,便把臺釣說成臺灣懸墜釣。

這樣的話,八字環觸底又成瞭一種釣魚方式,鉛墜躺底、觸底,都可以是新的方式。

其實不過是臺釣的一種呈現,懂臺釣,隻會把這種說法當成一個笑話。

如果單純的說臺釣是臺灣釣法,並不完全正確,臺釣是臺灣人根據日本黑拉釣法改進而成的,文章字數有限,這裡不做過多贅述。

臺釣更儒雅,不具備經濟屬性:

那麼臺釣既然是由臺灣傳進大陸,那麼按道理來說,臺灣的臺釣高手應該比大陸更多,可臺灣卻為何沒有釣魚大師呢?

其實,主要原因是臺釣進入大陸之後,被過度的商業化,然後與當初的臺釣已經不可同日而語瞭。

臺釣雖然由日本的黑拉釣法演變而來,但是其目的是一樣的,都是為瞭追求休閑而產生的釣法,與競技的思路相差甚遠。

而臺釣也基本繼承瞭黑拉釣的禪意,並不在乎魚獲,甚至一些臺灣人玩臺釣和黑拉釣法更為接近,連魚護都不使用,及釣及放的禪意釣法讓他們從中取得更多快樂。

他們也會有一個記魚器,自己手動記錄釣到瞭多少魚,但更多的是追求手感、隨意、灑脫。

那麼,是因為他們不喜歡競技麼?

並非如此,他們四面環海,漁業資源更為豐富,釣法也更為豐富,相比大陸來說,可選擇性太多。

並且,關於競技釣,接觸過釣法多的釣友更傾向於路亞,競技比賽用臺釣的方式過於機械,失去瞭臺釣該有的靈動,所以,在國外很多釣魚佬都更傾向於漁輪。

當然,並不是臺釣完全不適合競技,而是帶有禪意的臺釣更具備修身養性的休閑屬性,比較儒雅,整個過程輕鬆愉悅,與暴力毫無關系。

而且,臺釣競技比賽,把速度發揮到極致後,更像是流水線上的工人,美感欠佳。

而路亞與臺釣恰恰相反,如果柔式釣法小跳或者慢速允收,遇見大物,有暴力刺魚這個畫面還好,如果是釣白條、青稍、斑鱖這些小型魚,也顯得毫無美感。

而對於那些勇於反抗的魚,就顯得刺激多瞭,從巨馬到軍魚,到黑鱸、米翹等等,把暴力美學展現的非常極致。

而競技,本來就是分出高下的殘酷對決,與禪意的臺釣相比,更加刺激的路亞簡直就是為競技準備的天選釣法。

但是,我國的掠食性魚類並不豐富,路亞魚種偏少,即便是白鱖,也是近些年才攻破瞭養殖壁壘。

所以,一開始,路亞玩傢並不多,早些年,雷強玩傢幾乎沒有,網購還不發達,網絡上銷售的雷強竿參差不齊,良品極少,但是雷蛙還是比較多的,小編曾買過多支,最終不是軟就是脆,隻好用海竿掛雷蛙釣黑魚。

沒有競爭的時候,每天釣到心裡害怕,半晌就能釣到二十多條黑魚,感覺這樣下去,能把黑魚釣絕。

年輕人的選擇,才是未來的康莊大道:

現在,盡管掠食性魚類種群數量更少,但是路亞玩傢卻多瞭很多,尤其是年輕人,很多大學畢業後的學生們,凡是參與釣魚的人中,選擇瞭路亞的人群顯然更多,作為新生力量的他們好像並不喜歡臺釣。

不招年輕人喜歡是一個行業走向陌路的開始,像我們曾經鐘愛的諾基亞,塞班系統是最智能的系統,這是我們的認知,但是當年輕人開始擁抱安卓、蘋果的時候,誰又意識到大船將傾呢?

我們這一代人,口口聲聲支持諾基亞的人,現在誰的手裡不是安卓,就是蘋果。我們沒有選擇,年輕人卻替我們做出瞭選擇。

他們願意十路九空,他們願意用UL竿加飛蠅鉤或者瓜子亮片釣我們非常嫌棄的白條魚,且不亦樂乎。

隻有我們也拿起微物竿,綁上飛蠅鉤,釣到白條那一刻,它掙紮的感覺,從線到竿,傳遞的手中的時候,我們才會明白。

而商人駕馭的資本大船已經看到瞭路亞的曙光,開始往路亞上立人設,釣金槍魚便是活生生的例子。

臺灣海釣

但是資本沒有看到,路亞僅僅是多種釣法之一,但以後定是主流。

隨著環境的變化,城市面積越來越大,年輕人更加喜歡帶溪流的曠野,很多從來沒有嘗試過釣魚的人,開始接觸溪流釣。

並且,會拉著身邊玩臺釣的朋友一起,當臺釣玩傢拿著輕盈的溪流竿涉步在溪流中,或許也會做出改變。

臺灣海釣的人們

臺釣的未來:

臺釣並不會成為日落西山的諾基亞,因為它是釣魚的一種技法,像傳統釣、溪流釣、海竿、磯釣等等一樣,隻是要從熱門慢慢恢復到平靜。

其原因和釣魚裝備有直接關系的,曾經簡單的幾件套,變成復雜的十幾件套,直接淘汰瞭很多年輕的新人,對很多沒有接觸過臺釣的人眼中,他們認為釣魚就是一竿一線的江湖,所以才選擇瞭路亞。

即便是沒有魚獲,他們也樂此不疲的體驗拋投的快樂。

臺灣釣魚

臺釣想要走的更遠,就應該簡化裝備,小編帶朋友學習釣魚,一般情況下會從溪流釣玩起,讓他們體驗到戶外的美景,並能魚獲滿滿。

其中之所以選擇溪流釣,還有一項原因是裝備簡單,如果一上來就帶領他們玩臺釣,新手往往先是抵製黑坑,然後瞭解黑坑,最後加入黑坑。所以,一開始他們都不願意去黑坑,並且真去瞭黑坑,新手也很難釣到。

一上來就帶新手朋友去臺釣,去戶外野釣,新手很難接受,鋪一堆裝備,沒釣到魚,還要收,非常繁瑣,以後很難再釣瞭。

臺灣釣魚

而臺釣人數基數這麼大,主要原因是臺釣剛開始,裝備簡單,且上魚效率比較高,這兩項優勢深入人心後,臺釣才開始大火。

而今,任何優勢都不再具備,如同一首羅文的《黃昏》。

作為一個釣魚人,希望各種釣法都能像臺灣一樣,健康穩定的發展過去,更希望臺釣那些廠傢,不要再過度商業臺釣,畢竟,臺釣人數減少,是有關釣魚的商人飯碗的破裂。

享受當下的快樂,因為這一刻正是你的人生。我是獨釣寒江雪,一個沈迷於江河湖泊的釣魚人。

記得點贊收藏呦,畢竟人海茫茫,相見是緣。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el/33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