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錨住魚時掙紮厲害?原來魚的痛感神經主要分佈在身體上
釣友們在垂釣的過程中都有錨住過魚(或搭橋)的經歷,都會感覺到這時魚的掙紮和逃竄的力道要比正常釣中(鉤住嘴)的魚大得多。但知道其中原因的釣友並不多。
釣友們在垂釣的過程中都有錨住過魚(或搭橋)的經歷,都會感覺到這時魚的掙紮和逃竄的力道要比正常釣中(鉤住嘴)的魚大得多。但知道其中原因的釣友並不多。我來告訴大傢原因,看完後你或許會感到驚訝。
魚類的頭部隻具有味覺、嗅覺和觸覺等神經諸元,並沒有能感知疼痛的感覺神經,而感覺神經則分佈在除魚頭外的身體其他部位,也就是說上鉤的魚感覺不到被鉤刺入的疼痛,這點是不是有點顛覆釣友們原來的認知?
早些年,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動物及生理學教授吉姆·羅斯帶領科研小組做實驗證明過這一觀點,把蜂毒或醋酸註射進彩虹鱒魚的下頜觀其反應,如果同等數量的物質不論註射人體哪個部位都會給人類帶來極大痛楚,但是彩虹鱒魚卻沒有什麼反應,得出結論魚類沒有能夠感受痛感的大腦系統,或者是其神經細胞裡缺少足夠的感應器。
釣友們也可以自行做個實驗,我們在抄起魚摘鉤時魚的反應並不強烈,你再把魚鉤刺入魚的上唇或下唇,魚同樣反應不強烈,但如果你用魚鉤刺魚身體的其他部位,魚會表現的非常敏感,會強烈掙紮。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正常釣住魚反應不強烈,而錨住魚或搭橋時魚掙紮的力道非常大的原因。
雖然是這種情況,但我仍然認為魚的嘴唇雖然缺少疼痛感應神經,對疼痛感反應不明顯,但它的味覺、嗅覺和觸覺等神經諸元分佈在這個部位,作為魚身體的一重要部位,也並不是絕對沒有痛疼感。
魚上鉤會掙紮和逃竄,這當然會使魚有異物刺入、腦線觸碰的感覺和外來力量強行改變其運動等因素,痛疼感也應該是其中原因之一。
魚的頭部,當然包括上下顎唇缺少痛感應神經元,鉤住魚唇魚不會感覺疼痛,釣友們是不是感到驚訝?另外,我認為雖然疼痛感不如身體的其他部位不明顯,但仍然存在疼痛感,釣友們你們認為呢?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el/12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