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釣沒口,別急著換釣位,加一塊鉛皮試試,或許驚喜等著你

幾乎所有釣魚人野釣時都遭遇過長時間不見魚口的情況,望著“定海神針”發呆,心急的釣友一通猛操作,不是補窩就是調整線組、餌料,忙得不亦樂乎但情況依舊,幹看著旁邊釣友不斷上魚而又無可奈何。其實,這種情況就該換釣位瞭,但我們使用臺釣的釣友,說換釣位並不是一句話就能換的,尤其是搭瞭釣臺的釣友,重打鼓另開張至少要折騰個把小時才能就緒。

幾乎所有釣魚人野釣時都遭遇過長時間不見魚口的情況,望著“定海神針”發呆,心急的釣友一通猛操作,不是補窩就是調整線組、餌料,忙得不亦樂乎但情況依舊,幹看著旁邊釣友不斷上魚而又無可奈何。其實,這種情況就該換釣位瞭,但我們使用臺釣的釣友,說換釣位並不是一句話就能換的,尤其是搭瞭釣臺的釣友,重打鼓另開張至少要折騰個把小時才能就緒。

在實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試試我教你的這種方法,操作超簡單還省時省力,或許驚喜等著你,試過不行瞭再換也不遲。這個方法就是:在現有的鉛墜上增加一塊鉛皮,打開上太空豆,上拉浮漂座一段距離,改臺釣為傳統老釣法。這樣改法的理由有以下三條:

一、魚沒在窩點裡,而是在窩點的前方,造成這種情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1、窩料打得不集中。很多釣友是用手拋窩或用打窩勺打窩,這樣往往會使窩料不集中,成為小範圍的一片。我們平時註意到,雞或麻雀偷食晾曬的糧食時,都會在邊緣啄食,幾乎沒有進到中間啄食的,魚也一樣,它們吃窩料也是在邊緣,從遠處遊向岸的方向,往往造成魚停留在窩點前方。

2、拋竿不準或拋竿過滿。拋竿時餌料落點東一下西一下,會導致誘餌分散,誘餌在水底形成一片;還有拋竿過滿,會使餌料散落在窩點的前方。所有這些都會導致魚在窩點的前方而沒進入窩點,尤其是拋竿過滿更容易形成這種情況。

二、改臺釣為傳統老釣法,可以釣到達窩點前20公分處

針對魚不在窩點而是在窩點的前方,我們把鉛墜上增加一塊鉛皮,打開上太空豆,並上拉浮漂一段距離,這樣在拋滿竿的情況下回拉釣竿,讓浮漂露出自己習慣的觀漂目數,就形成跑鉛式傳統老釣法,原來的水線加長而且由原來的垂直變為傾斜,鉤子到達水底的位置自然往前移動,如果水深在3米左右,往前移動的距離還可以在20公分開外。

這樣,帶鉤的餌料就到達瞭魚所在的位置,鉤子夠到瞭魚,或者說魚夠到吃帶鉤的餌料,那麼釣中魚就成為可能瞭。

三、其他的原因造成的需要這種釣法的改變

自然水域往往是水廣魚稀,裡面的魚尤其是大魚都是滑口魚,它們的警惕性很高,不會輕易去吃餌料,往往在窩子的前方遊弋,遲遲不進入窩子。另外,如果我們窩料的味道濃瞭的話也會出現這種情況,引起瞭它們的警覺,不肯進入窩點。

此時我們改臺釣為跑鉛式傳統老釣法,帶鉤的餌料放到它們嘴邊或距離它們更近瞭一步,咬鉤中魚就容易發生瞭。

寫到最後

在鉛墜上增加一塊鉛皮,打開上太空豆,並上拉浮漂一段距離,操作超簡單、省時省力;隻是這樣操作後由於水線由垂直變為傾斜,導致浮漂的吃口動作明顯變弱,雖然浮漂距離我們近瞭些,但還是要仔細觀漂,往往有輕微的小動作就是魚的吃口信號,我在使用這種方法時,桿子被魚拉下水常常發生,掛失手繩是必需的。

上面說瞭,改這釣法操作超簡單、省時省力,在沒魚口又使用瞭其他方法不行時,最後試試這種辦法,如果這種辦法還不行,那就可以確定你這個窩點沒魚或說這個釣位不適合魚進來,隻得更換釣位瞭。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hinafishingrod.com/el/12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