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界的“醬層之戰”,餌料真的會陷入淤泥嗎?隻需一招即可解決

水底有醬層怎麼辦?餌料真的會陷入淤泥裡嗎?窩子裡的魚光冒泡不咬鉤,是不是因為醬層太厚而找不到餌料?
以上問題是一個粉絲問我的,一上來直接三連問,都把我整不會瞭,於是果斷的回復瞭三個字。
不知道!
然後,釣友也懵瞭,發瞭一串問號過來。

水底有醬層怎麼辦?餌料真的會陷入淤泥裡嗎?窩子裡的魚光冒泡不咬鉤,是不是因為醬層太厚而找不到餌料?

以上問題是一個粉絲問我的,一上來直接三連問,都把我整不會瞭,於是果斷的回復瞭三個字。

不知道!

然後,釣友也懵瞭,發瞭一串問號過來。

我慢慢解釋:以前吧我挺相信醬層這回事,但後面太多人出來科普說醬層什麼的根本不影響釣魚,也不會讓餌料陷入其中,甚至連一些大師也參與其中。

既然很多人都不信醬層,那我也就不多說瞭,省的被扣上“胡說八道”的帽子,就像粗線擋口這事一樣。

先不說醬層會不會影響作釣,先說說沒口的事吧。如果長時間沒口、浮漂沒動、窩子裡也不冒泡,那麼我覺得即使醬層會影響作釣,在這會兒也可以忽略瞭,因為沒有任何證據證明窩子裡有魚啊!

假設醬層有影響,再假設你釣的那個地方醬層特別厚,那也不至於把窩料餌料全部呑瞭吧?醬層再厚也不是黑洞吧。

醬層再厚,不會把窩料餌料全部掩埋,至少會有一些比較輕的碎屑浮在表面,至少還會有氣味,而且咱們作釣的時候會頻繁換餌拋竿,所以總能給魚傳遞一些信息,告訴它們這個地方有東西吃。

也就是說,你要懷疑醬層對釣魚有影響,那也得是窩子裡有魚、但釣不上來的情況下去懷疑,而不是連口都沒有,就懷疑醬層太厚!大傢能懂我意思不?

那麼醬層太厚會不會把餌料埋掉呢?這個咱就不討論瞭,你們要是感興趣,就去找那些做水下測評的博主,讓他們做個試驗就行瞭,畢竟眼見為實,隻有用攝像頭記錄並展現在你們面前才更有說服力。

但是醬層影響作釣我個人還是持肯定意見的,那到底是怎麼影響的呢?

比如說餌料到底以後,魚看到餌料或者聞到味道瞭,就會進窩,但進瞭窩以後尾巴甩動,就會把底層的臟東西給翻起來把水攪混。

如果水底比較幹凈、沒什麼醬層或者醬層不厚,那沒什麼影響;如果隻是一二條小魚進窩,那也沒什麼影響。

但如果水質差、淤泥厚、臟東西多,加上進窩的魚數量又多(包括小雜魚),那麼影響就大瞭,水會被攪的很混濁,餌料也沒那麼容易被找到瞭。

這種情況下,浮漂動作就比較亂,且假信號多,偶爾有頓口,但提竿不中魚;或者中魚瞭,但卻是錨的,可能錨一下就脫鉤、剛出水就脫鉤。

你們遇到過嗎?

個體比較大的鯉魚,可能隻一二條進窩,也會把水攪混,因為鯉魚體型大、力氣也大,稍微一甩尾就渾濁不堪瞭。加上鯉魚本身吃餌就墨跡,所以給我們的感覺就是光冒泡、不咬鉤瞭。

怎麼辦?解決辦法倒是很簡單,隻需要剪鉛就行瞭!

不管你一開始是正常調釣還是跑鉛都沒關系,隻要是懷疑醬層在作怪,那都可以用這種方法。先不需要移動浮漂,隻需要掏出剪刀慢慢修剪鉛皮即可。

隨著鉛皮重量的減少,浮漂的上牽力就變大瞭,餌料就會慢慢被“提起來”。就算你懷疑餌料陷入淤泥中,此時也不需要擔心瞭。

如果這樣還不行,那就嘗試把浮漂往下面推一點,也就是稍微釣淺一點,甚至可以改為釣離底(離底釣二三十公分都行)。這種方法不僅僅適用於淤泥厚的地方,也適用於水底有水草、枯枝爛葉等情況。

如果你還沒開始釣,一到地方就發現這個水域可能存在醬層會對作釣有影響,那麼在開餌的時候就應該註意,把餌料狀態調輕一些。

應該少用粗顆粒、大片狀等比重大的東西,或者加入一些雪花粉或者輕麩等狀態餌調整比重。其實自然水域的話,傳統釣很合適,因為可以提逗。

溫馨提示,在水質特別肥、水底很臟的地方作釣,要註意暴雨天、大風天不太適合下桿。因為風浪、雨水會使得上下層水體對流,這樣水底的臟東西甚至一些有毒氣體都會被翻上來,魚開口不會好。

關於醬層的問題,不知道大傢有什麼看法呢?你覺得醬層會影響作釣嗎?餌料會陷入淤泥嗎?歡迎留言評論,說出你的看法。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中國釣魚竿之家立場,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www.chinafishingrod.com/jq/58793.html